中华遗嘱库北京丰台分库正式启动 家门口就能立遗嘱,老人赶起 “新时髦”
“现在立遗嘱可方便多了,家门口就有个遗嘱库。”这几日,家住丰台区的张大爷逢人就提起这事。自从6月26日中华遗嘱库北京丰台分库正式启动以来,咨询如何立遗嘱已经成为许多家住丰台的老人们赶的“时髦”。
“房子是不是可以只留给小儿子?” 家住附近小区的霍大妈在中华遗嘱库北京丰台分库启动当天就来到现场询问,还有不少老人早早赶来排队预约。以往这些让不少老人辗转难眠的问题,如今有了更专业更便捷的解决方案。通过咨询专家的耐心讲解,一些老人们的观念也开始逐渐转变,认为立遗嘱不再是讳莫如深的事,而是对家人负责的表现。“我的大儿子已经定居国外,平时只有小儿子照顾我。以前觉得立遗嘱不吉利,可看到邻居走后,一家人因为遗产分配闹得兄弟反目才明白提前规划清楚,反而是给孩子们省去麻烦。”霍大妈坦言。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她不仅详细梳理了名下房产、存款的分配方案,还特意录制了一段视频,将对两个儿子的牵挂和期望娓娓道来。
根据中华遗嘱库2024年白皮书数据显示,立遗嘱人平均年龄从 2018 年统计的 77.43 岁降低至 2024 年的 67.71 岁,越来越多的老人意识到提前规划身后事的重要性。中华遗嘱库项目是由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发起主办的全国性公益项目。自 2013 年成立以来,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在全国设立了56个分库,为57.2万人次提供了遗嘱服务,登记保管了35.7万余份遗嘱。
据了解,在以往的遗产继承案例中,因没有遗嘱或遗嘱无效引发的纠纷屡见不鲜。据最高人民法院统计,在全国审理的遗产继承案件当中,遗嘱被确认无效的占60%。中华遗嘱库的专业服务有效减少此类纠纷的发生,截至 2024 年底,最高人民法院《中国裁判文书网》公示的 118 例案件中引用了中华遗嘱库的遗嘱作为证据,法院直接采信率达 100%。
如今,立遗嘱的人群不仅在年龄上呈现下降趋势,在遗嘱内容和形式上也更加多元化。除了传统的房产、存款分配,一些老人还会将自己的珍贵收藏品、股权等纳入遗嘱范畴。同时,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通过情感录像、幸福留言等方式,将家风家训、人生回忆等传递给家人。在中华遗嘱库登记保管的遗嘱中,就有不少老人通过这些方式,给子孙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不仅如此,中华遗嘱库北京丰台分库开展的系列公益讲座,也得到了周边社区居民的积极响应。咨询老师结合典型案例为大家讲解遗嘱的重要性、如何订立有效遗嘱等内容,受到了热烈欢迎。今后将开展更多此类活动,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促进社区和谐。
中华遗嘱库创办人陈凯表示:“中华遗嘱库北京丰台分库的启动,能更好地服务丰台地区的居民,让老人们在家门口就能安心安排好身后事。老人们‘赶时髦’立遗嘱,不仅体现了社会观念的进步,也为促进家庭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立遗嘱的方式,规划好自己的晚年生活,传递好家庭财富。”
生活日报网·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 sunny@sdlif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