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与智能城市的区别:以人为本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解析
智慧城市往往与数字城市、感知城市、无线城市、智慧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区域发展概念交叉,甚至与电子政务、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行业信息化概念交织在一起。有人认为关键在于技术应用,有人认为关键在于网络建设,有人认为关键在于人的参与,有人认为关键在于智慧的效果,一些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先行城市强调以人为本、可持续创新。总之,智慧不仅仅是智慧。智慧城市不仅是智慧城市的别称,或者说是信息技术的智能应用,还包括人们智能参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基于这一概念的发展和对全球区域信息化实践的总结,《创新 2.0 视角下的智慧城市》一文从技术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了智慧城市,强调智慧城市不仅仅是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但更重要的是,创新 2.0 在知识社会中的方法论应用。智慧城市建设者 - Intelligent Builders 智慧城市建设者 - Intelligent Builders 智慧城市 通过应用物联网基础设施、云计算基础设施、地理空间基础设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 Labs、Living Labs等工具和方法,综合集成方法、网络化全媒体融合通信终端, 智慧城市实现全面透彻感知、宽带泛在互联、智能融合应用,以及以协同创新为特征的用户创新、开放式创新、大众创新、可持续创新。
随着网络帝国的崛起、移动技术的融合发展和创新民主化,知识社会环境中的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之后信息城市发展的先进形式。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智慧城市建设需要通过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实现全面感知、泛在互联、计算无处不在、融合应用。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智慧城市还需要应用维基、社交网络、Fab Labs、Living Labs等工具和方法,以及全面的整合方法,在以用户创新、开放式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社会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创新,强调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通过价值创造和以人为本来创造社会和环境。2010 年,IBM 正式提出“智慧城市”的愿景,希望为世界和中国的城市发展做出贡献。根据 IBM 的研究,一个城市由六个核心系统组成,这些系统涉及不同类型的网络、基础设施和与城市主要功能相关的环境:组织(人)、商业/政府事务、交通、通信、水和能源。这些系统不是分散的,而是以协作方式相互连接的。城市本身就是一个由这些系统组成的宏观系统。同时,国内不少企业也在“智慧地球”的启发下提出了架构体系,如“智慧城市五大核心平台体系”,并已应用于智慧徐州、智慧丰县、智慧唐玛依等智慧城市案例中。
研究团队总结认为,21世纪的「智慧城市」可以充分利用资讯通讯技术,对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关键信息进行感知、分析和整合,从而智能化响应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等各种需求。 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形成因素编辑广播智慧城市的两大基因智慧城市的两大基因有两个推动智慧城市逐步形成的驱动力,一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另一是在知识社会背景下逐步培育的开放型城市创新生态。前者是技术创新层面的技术因素,后者是社会创新层面的社会经济因素。这表明创新在智慧城市发展中的驱动作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秘书、副院长孟庆国教授提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创新2.0是智慧城市的两大基因,两者缺一不可。智慧城市不仅需要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持,还需要为知识型社会培养下一代创新(创新 2.0)。信息通信技术的整合和发展,消除了信息和知识共享的障碍,消解了创新的边界,促进了创新2.0形式的形成,并进一步推动了各种社会组织和活动的边界的“消解”。创新形态从生产范式向服务范式的转变,也导致了产业形态、政府管理形态和城市形态从生产范式向服务范式的转变。如果说创新 1.0 是工业时代以生产为导向、以生产者为中心、以技术为基础的相对封闭的创新形式,那么创新 2.0 则是一种与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相适应的服务导向、以用户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开放式创新形式。
北京市城市管理执法局信息装备中心主任宋刚博士从三代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社会背景出发,就创新形态转型带来的产业形态、政府形态、城市形态和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发表了精彩演讲。他指出,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需要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工具的应用,还需要微博、wiki等社交工具的应用,还需要Living Lab等用户参与的方法论和实践,推动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专业的人才编辑
生活日报网·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 sunny@sdlif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