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项目驱动案例实践规划教材编写指导与人才培养策略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项目驱动案例实践规划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晓明(按姓氏笔划排序)陆贤、杨博梁立新蒋宗立规划张瑞卿序言是《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项目驱动案例实践规划》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1、自2003年起参加清华大学出版社组织的《21世纪本科计算机》主要系列教材”,本人参与或见证了多家出版社多套教材的出版。不过,读者现在看到的这套《高校计算机科学》《科技项目驱动案例实践规划教材》却有着特殊的意义。这种特殊性就在于它的内容。这是我接触过的第一套项目式教学、实用性很强的规划教材。如何培养适应国家信息产业发展要求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近年来一直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人们达成的重要共识之一。为此,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专门编写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标准》(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然而,如何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在现实中仍然遇到各种困难。困难之一是缺乏合适的教材。以往的系列教材大多比较“传统”,没有走出固有的框框。这套教材采用软件行业高效的项目驱动教学思想进行设计,突出“做中学”的理念和案例(而不是“作业”)的作用,为计算机专业教学带来繁荣学院和大学的材料。呼吸新鲜空气。

这种特殊性就在于它的作者。目前这套教材计划出版十余册。主要作者不是我们常见的知名大学教授,而是知名软件人才培训机构或公司的骨干人员,以及在此类机构或公司接受过培训、在高校和教学一线工作的人员。大学。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大学教师。我觉得这样的作者组合是非常有意义的。他们对发展中的软件行业有具体的了解,对实践中的软件技术有深刻的理解,有丰富的大型软件系统开发经验,并且也在大学任教。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理解,他们能够共同编写教材,这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如果没有这样的作者组合,策划和编写这样的教材是不可想象的。我一直觉得,我国大学计算机教材虽然繁荣,但也比较“单一”。作者群体的同质化是造成这种风格单一的主要原因。对比国外英语教材,除了艾迪生·韦斯利(Addison Wesley)和摩根·考夫曼(Morgan Kaufmann)出版的经典教材经久不衰,我们还看到了奥莱利(O’Reilly)的“动物教科书”的异军突起——这些教材的作者大多是拥有丰富知识的资深退伍军人。实践经验。专业人士。这种特殊性还在于它产生的背景。可能是因为我的计算机技术动手能力比较弱,不太知道如何教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因此,我一直希望有机会真正了解所谓的“实习”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也希望能够安排〖2〗一些目前在教学岗位上的年轻教师接受相关的培训。培训和经验。

联网应用技术专业_物联网技术应用_物联网应用设备

为此,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2006年至2010年的工作,我们与教育部软件工程专业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雅思生)合作举办了6届“高校青年教师”“软件工程设计与开发高级培训班”,虽然每期只有短短的1到2周,但却是一次非常精彩的培训。对于大多数参加培训的青年教师来说,这是一个硕果累累的时期,这一点在他们的毕业问卷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反映了这一点。此次培训班的收获之一是,目前市场上缺乏相应的教材。由此,这套《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项目驱动案例实践规划教材》应运而生。当然,这样的一套教材由于“新”,不可避免地存在风险。从内容层次的把握、知识点的提炼和呈现,到与其他教学内容的结合,都需要在实践中逐步调整。同时这样的一套教材对我们高校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那些只能用传统方式教授软件课程的人可能会觉得有些困难。相信清华大学出版社今后会与笔者以及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一起组织一些相应的培训活动。总之,我觉得写这样的教材本身就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实践,祝你成功。我们也希望看到更多的行业高级技术人员加入到大学教材编写的行列,与大学一线教师紧密合作,将学科、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写入教材,共同发展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实用性的教材。精品教材,共同为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引言:21世纪,哪些技术将影响人类生活?哪些产业将决定国家的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是首选答案。高校学生是企业和政府的后备军。国家教育部门计划在高等学校普及政企信息技术和软件工程教育。经过多所高校的实践,信息技术与软件工程教育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共性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教材问题。从近两年信息技术和软件工程教育的研究来看,不少教师提出目前使用的教材不合适。具体体现在:一是信息技术、软件工程专业术语较多,对于没有此类知识背景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其次,书中案例比较匮乏,与企业实际情况相差太远,导致案例参考性差;三是缺乏具体的课程实践指导和实际项目。因此,迫切需要根据高校信息技术与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特点和需求,编写适用的标准化教材。本书就是针对上述问题而写的。笔者希望推广最有效的学习培训捷径,即Project-Driven Training,即用项目实践来驱动理论学习(或“边做边学”)。基于此,作者重点关注一个完整的物联网项目案例——通过Android应用开发的各个模块对智能家居进行理论讲解,包括:物联网概述及开发技术、智能家居Android应用分析、Android开发环境、Android应用接口、Android事件和组件、Android应用存储机制、Android图形和网络、Android应用物联网中间件。

通过项目实践,可以让你明确技术应用的目的(为什么学),更好地理解技术原理(学什么),更好地检验学习效果(怎么学)。本书特点: 1.注重项目实践。笔者在多年的项目开发经验中体会到的是“IT是制造出来的,不是想象出来的”。理论固然重要,但一定要服务于实践!以项目为主线,推动理论学习,是最好、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本书的特点是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智能家居系统项目。通过本书,作者希望读者对Android开发技术和流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减少对项目的盲目性和神秘感,能够按照本书的体系一步步开发出自己的项目! 2.重视理论要点。本书以项目实践为主线,重点介绍Android开发理论中最重要、最本质的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融合;而不是面面俱到,没有重点和特点。读者首先通过项目掌握整体概况,然后深入局部细节,系统学习理论;然后不断优化和扩展细节,完善整体框架,完善项目。它既有总体框架,也有关键理论和技术。一本书在手,思路清晰,项目无忧!梁立新负责本书的写作和审稿,冯璐协助项目案例部分的分析和设计,赵健协助项目案例部分的实现和测试。为了方便教学,本书配有教学课件,读者可以从清华大学出版社网站下载。本书第一作者梁立新,深圳工业大学工作人员。本书得到了深圳工业大学的大力支持和教材出版资助。我想表达我特别的感谢。鉴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梁立新 2020年2月

更多>

上一篇:高通收购恩智浦突发变故,全球半导体产业最大交易案面临重新谈判 下一篇:软银暂停ARM伦敦IPO计划,英国政治动荡影响科技巨头上市
标签: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