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物联网产业的播种者与先行者,探索未来科技发展的新篇章
除了北京、上海、深圳之外,无锡现在应该是物联网圈人士经常打卡最多的城市之一。
难道只是因为这里物联网公司太多了?恐怕不是。
尽管无锡这个产业规模超过3500亿元,聚集了3000多家骨干企业,70多家涉足物联网产业的上市公司,以及50%的世界行业标准,但无锡并不能算是一个物联网城市。中国最大的物联网产业。
但这座城市的特别之处在于:
这是一座孕育物联网产业的城市。
2009年11月,国务院批准在无锡建设国家传感器网络创新示范区。国家把抓住物联网发展机遇的“钥匙”交给无锡,为全国物联网发展开放无锡先行先试和先行探索。旅行。
十三年,整整十三年,从编制一张梦网到唤醒一个产业,无锡与物联网产业已经相伴十三年。
真正从无到有,实现跨越式发展,无锡之所以在物联网世界中引起今天的关注,不仅在于产业规模和技术领先,更在于一种城市精神。我认为这种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无锡的城市气质。
01.
物联网在无锡的落地有些偶然。
2008年前后,无锡人已经意识到,传统的产业模式越来越没有市场空间。如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空间,保证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成为无锡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怀着为未来培育新兴产业寻找一些战略项目储备的初衷,无锡人开始马不停蹄地寻找。
有一次,他们在中国科学院网站上看到一个会议通知,其中提到了“传感器网络”。于是,我给科学院打电话,被告知这项工作是由中科院上海微系统公司承担的,具体负责人是刘海涛。
刘海涛后来出任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成为无锡物联网发展史上一个非常丰富多彩、不可忘记的人物。
后来他得知无锡的人连续半个月不断打电话联系他。
当决定与刘海涛合作,投资5000万元进入一个人们并不熟悉的行业时,无锡面临着压力。但在种种质疑中,无锡人能做的就是根据对新兴产业的理解和自身的科学发展能力做出决策。
这就是无锡,要么不做,要么做好一件事。
但事实上,从一开始,这个行业就面临着很多问题。例如,对于“传感器网络”还是“物联网”的概念存在巨大争议。学者认为传感器网络更严谨,而企业家则觉得物联网更大众化。我也试图请专家给物联网下一个严格的定义。经过尝试,我发现很难明确定义。
最后,无锡抛开争议,说了一个字:干!让我们在进行过程中总结一下。后来我们逐渐不再讨论这个概念,基本默认了传感器网络就是物联网。
无锡高新区是全国第一个将物联网技术及应用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开发区。物联网的火花首先在高新区23平方公里的太湖科技园点燃。
不断前进并收集各种资源。三大电信运营商都在这里,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的各个大学都在这里,中科院内部物联网相关的实验室、工作室也在这里……无锡不管形式和风格如何,我开始了我在这个新行业的旅程。
02.
战略产业的选择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脚踏实地去抓、去谋、去争取。
近年来,无锡对物联网产业的重视从未间断。
早在2010年,无锡市政府就印发了《无锡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明确提出建立健全“一核多元”的物联网产业空间布局,核心区重点发展共性技术和产品,重点区重点发展应用子集产品和技术,支持各区为产业发展提供各类协同配套设施,明确指出各区县重点发展方向,推动这无锡物联网产业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发展格局。
在政策引导下,无锡逐渐显现出以新吴区为核心,重点发展智能传感器、高端软件、智慧健康、智慧体育;以梁溪区、滨湖区为两翼,重点发展智慧交通和物联网信息安全、高端软件、智能传感器;江阴市重点发展智慧能源,惠山区重点发展智能制造,西山区重点发展智慧农业,宜兴市重点发展智慧环保。
一方面,无锡与江苏省、中科院共同投资建设“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与江苏省、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成立无锡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无锡高新区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共同建设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器网络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推动技术创新、资源聚集、人才培养、产业孵化。
另一方面,无锡实行重点产业链(集群)与城市领导挂钩的制度。 “链龙头”负责研究制定产业链地图、优化产业政策措施、指导核心企业技术攻关、研究国产替代、建设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等工作。
从规划引导到生态建设,从应用推广到人才支撑,13年来无锡的脚步没有停歇。
2016年,无锡物联网产业从最初的碎片化布局、孤立应用阶段,逐步进入聚焦、融合创新、规模发展的新阶段。
一个里程碑节点是:从2016年开始,自2010年起在无锡举办的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器网络)博览会正式更名为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此后,每年的大会上,国内外知名企业云集,行业精英云集。世博会在物联网发展史上留下了鲜明的“太湖印记”。
03.
中国强劲的需求市场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最大优势,也是无锡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
如今的无锡物联网产业交出了一份非常有价值的成绩单:
成功举办第六届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共吸引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的70万名专业观众;
拥有物联网产业相关园区16个;
累计聚集物联网企业4000余家,其中上市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9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5家;
入选2021年中国软件企业百强的企业数量位居全省第二。今年计划新认定10家物联网平台企业,使总数达到20家;
“十三五”以来,物联网发明专利年均申请量超过2000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34项。引领车联网探索和应用的C-V2X技术已成为国际主流;
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4项、行业标准89项;
开展首个国家级车联网试验区和首批国家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建设。全市面积400多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一;
承担23项国家级重大示范工程,“走出去”承接78个国家和地区830多个城市的物联网项目……
2021年下半年,工信部评估确定无锡市圆满完成国家传感器网络创新示范区2012-2020年发展目标任务,无锡物联网发展实现重大里程碑。
无锡值得国家信赖,无锡下一步探索仍任重而道远。
今天我们没有讲述具体的物联网公司和物联网应用场景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不乏,但我们还缺少的是对这个行业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彼时,无锡成为中国物联网产业试点城市。当时,中国网民总数为3.84亿,占总人口的28.9%;彼时,BAT已创业十年,初露头角。当时最流行的概念是“移动互联网”,最常被谈论的就是“互联网思维”。
但什么是物联网?这个网站有什么产品?它的盈利模式是什么?有“物联网思维”吗?
那时,它像婴儿一样诞生,所有抚养它的人都经历了它成长的辛酸和烦恼,潮起潮落,大浪冲沙。一些原有的问题仍然需要更符合时代命题的答案。
无锡表示,下一步物联网发展将重点关注智能传感、车联网、工业生产制造研发应用等。
重新出发,取得重点突破。
经历了十三年的辉煌历史,无锡站在新的起点,展望未来。这张梦想之网,这条梦想之路,正向着更加辉煌、更加期待的远方延伸。
生活日报网·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 sunny@sdlif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