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与智慧农业:体系架构、关键技术及发展对策研究

《农业工程》第 2 卷第 1 期,2012 年 1 月2没有。 1月1日。 2012农业工程 收稿日期: 2012-01-03 作者简介: 李道亮,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先进农业传感与智能信息处理研究。 E-mail: dliangl@cau.edu.cn 修改日期: 2012-01-13 物联网与智慧农业 李道良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北京 100083) 摘要:本文从物联网与智慧农业的角度出发物联网与智慧农业的研究从内涵出发,提出了农业物联网的系统架构和关键技术。在科学分析当前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农业物联网发展的对策建议。关键词:物联网;智慧农业;云计算;专家系统中标号:S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95(2012)01-0001-07物联网与智慧农业李道亮(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摘要:从物联网和智慧农业的内涵出发,提出了农业物联网的系统框架和关键技术。在对农业物联网应用现状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农业物联网发展的政策和对策。关键词: 物联网, 智慧农业, 云计算, 专家系统0 引言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计算机农业、数字农业、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四个过程农业。

农业物联网系统的优缺点_农业物联网控制系统_农业物联网系统

智慧农业将农业视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系统,将信息技术综合全面地应用到生产中。透彻的传感技术、广泛的互联技术和深入的智能技术,使农业系统的运行更加有效、更加智能、更加智慧,从而实现农产品竞争力强、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能源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目标。目标。笔者认为,物联网是智慧农业的主要技术支撑。农业物联网传感设备正朝着低成本、自适应、高可靠性、微功耗方向发展。未来,传感器网络将逐渐走向分布式、多协议。兼容、自组织、高通量等功能特性,实现信息处理的实时、准确、高效。 1 物联网与智慧农业的内涵 1. 1 目前公认的农业物联网定义是通过智能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激光扫描仪、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和系统(GPS)和遥感。等基于物对物通信模式(M2M)的短距离无线自组织网络,按照约定的协议,将任意物品连接到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智能识别、定位、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庞大的跟踪、监控和管理的智能网络已在农业和物联网技术领域得到应用[1]。逐渐紧密结合,形成了农业物联网。笔者认为,农业物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中的具体应用。具体来说,它利用各种传感器广泛采集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农产品物流等农业信息。相关信息;通过建立数据传输和格式转换方法,整合无线传感器网络、电信网络和互联网,实现农业信息的多尺度(单域、视野、区域、区域)传输;最终将获得的海量农业信息进行整合处理,通过智能操作终端实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过程监控、科学管理和实时服务,从而实现集约化、高产、高产。 ——优质、高效、生态的农业生产。和安全目标。

1.2 智慧农业 智慧农业是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形态。它与计算机农业、精准农业、数字农业一样属于农业信息化的范畴。它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产品。计算机农业是1990年科技部组织实施的“农业智能信息技术应用工程”的简称,是国家“863”计划项目。 “计算机农业”的本质是农业专家系统的应用,即将众多农业技术专家掌握的知识输入计算机,建立一套科学程序,用计算机模仿人脑进行推理和决策。 ,分析各项农业先进技术成果。进行综合组装和匹配,

上一篇:10大物联网成功应用案例:从智能家居到联网汽车,物联网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下一篇: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全球AI领袖齐聚上海,探讨AI治理与创新应用
标签: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