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推动法治宣传与法治实践结合,八五普法以来开展1112场次普法活动

模拟法庭推进“沉浸式”普法,将非物质文化创作与反邪教宣传、科技赋能相结合,搭建普法数据平台……普法“八五”以来,汕头市利用以“谁执法、谁普法”为抓手的普法责任制。推动法治宣传与法治实践有机结合,为建设平安汕、法治汕营造良好氛围。今年上半年,以法治宣传“七进”为载体,汕头共开展现场普法活动1112场次,直接受众近22万人次。一批有针对性的普法工程也在扎实推进,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的氛围更加浓厚。强的。

事实上,“谁执法谁普法”是全社会系统工程的要求。深入实施全民法治意识提升工程,既是汕头市十二大提出的重要任务,也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内在要求。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让国家机关将普法与职能深度融合,变“被动”为“主动”,共同营造全民关注、支持的良好氛围。参与普法,正在成为汕头法治建设的生动范例。脚注。

突出需求导向推动普法精细化

今年以来,汕头市围绕实施普法“八五”规划,积极探索普法服务供给新模式。各单位从立法、执法、司法、合规、法律服务全链条发力,打造立体“普法矩阵”,更好回应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特别是立足不同行业领域、时间节点,在法治宣传“七进”的基础上,推动对象进一步细分、内容更加精准、形式更加多样。

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围绕未成年人普法教育,积极拓展和丰富法制宣传载体,打造“1+7+100+N”,点亮一个品牌、强化七个站、选派百名法官、支持N个措施。青少年法制教育新模式,汕头法院“法治青少年”组合已深入人心。

据介绍,汕头法院已先后在市辖区县设立7个少年家庭巡回审判站,实现区县审判站全覆盖。还积极联合街道、村委会、居委会、妇联、学校等基层纠纷解决力量,构建“法院+基层+特邀调解”的调解架构,变“被动出庭办案” 2023年3月以来,审判站共调解涉及未成年人的家庭纠纷8起,走访16名违法青少年,为其提供帮助。健康成长。

本阶段以来,汕头法院已开展相关普法活动150余场。在中国社科院2022年首届“人民法院普法推进第三方评价”中,汕头中院在全国各中级法院中排名第六,在全省各中级法院中排名第六。全院第三名“法律妈妈”陈连佳荣获全国普法先进个人称号。

潮南区妇联以维护妇女权益为重点,通过“1+2+3”、“线上+线下”、“普法+平安家庭”等模式,普及调解婚姻家庭矛盾和家庭矛盾的法律法规。化解纠纷,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同时,结合线上线下活动,组织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和普法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其中,“1”是成立“南姐”妇女志愿者宣传队,“2”是成立潮南区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委员会和潮南区12338妇女维权信息服务站, “三”是潮南区建设。全区三级妇联组织了全面覆盖、自上而下、横向协调的法制教育宣传组织网络。

除了聚焦精准对象外,汕头市还注重打造精准领域法制教育新格局。例如,汕头市生态环境执法局积极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打造“四位一体”生态环境执法普法矩阵以高水平法治建设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两年来,共组织生态环境领域重要节点宣讲会11场,举办“七进”普法活动34场,举办法治讲座6场,为4642家企业提供服务和宣传。依法治污指导意见5659条。

物联网宣传语_物联网宣传语_物联网的宣传词

科技赋能创新法律传播方式

“智慧普法”既是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普法工作效率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汕头市运用信息化、大数据手段,不断运用智慧科技赋能普法工作,扩大普法覆盖面。

2022年初,汕头市烟草专卖局通过“汕头市烟草云法律通行证·普法e家”项目开发,打造汕头市烟草法律大数据资源共享平台,整合7个子系统,将海量法律大数据系统化、系统化。和复杂的烟草业法律资源。旨在为公众提供法律法规即时查询、在线考试等信息服务。

该项目依托人工智能提高烟草法制宣传教育成效,依靠算法技术深度挖掘分析烟草法制普及数据,为公众提供“定制”的烟草法律服务。同时,通过人机交互和物联网,有效增强了烟草合法化的沟通和反馈,从“单讲”到“对话”,从“大水漫灌”到“滴灌”精准烟草合法化,打造烟草行业“融合+覆盖”“风格+特色”法律服务。

目前,该平台已上线,连接1054条法制教育数据,并已在全市系统700多名从业人员、2万多个零售户中推广。在线点击率为96.12%,观众满意率为98.89%。此外,该项目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形式,普法工作时效提高到单人2个工作日。普法工作效率较以往提高400%以上,有效提高普法时效性。

既要寻求科技手段的智慧支撑,又要依托传统文化,增强法学教育的感染力。近年来,汕头市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努力将法治文化和法治精神融入群众生活,增强法治宣传教育实效,增强普法凝聚力和向心力。

以汕头市澄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反邪教”警示教育宣传项目为例。汕头市澄海区委政法委持续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反邪教”警示教育宣传新模式,将铁枝木偶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特色充分融合、“潮剧”、剪纸、版画,并巧妙灵活地将其与反邪教警示教育结合起来,将宣传与反邪教戏剧、新潮快板、三句半、和铁棍木偶戏短视频等,不断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赋予反邪教法治宣传新内涵,取得了良好效果。普法效果。

澄海区西南镇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宣传活动。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据悉,2021年以来,澄海区共组织“潮剧+反邪教”宣传活动22场;中国反邪教网、广东反邪教网多次报道澄海区“潮剧+反邪教”、“剪纸+反邪教”、“猜灯谜+反邪教”等警示教育宣传活动动画片; 2022年原创作品铁枝木偶剧《包公对邪教的审判》在全省1180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成功入围全省“反邪教知识”反邪教51件作品之一由广东省反邪教协会主办的百科知识短视频创作大赛初选。

同样创新方式增强法制教育吸引力的还有汕头市交通运输局。为做好交通法治宣传教育,我局与律师事务所深入开展普法合作,利用“模拟法庭”对典型交通案件开展普法宣传,精选经典交通案例或时事热点案例,逐步开展“沉浸式法制教育”体验。

物联网宣传语_物联网宣传语_物联网的宣传词

据介绍,为了让法律知识真正走进头脑,汕头市交通运输局采取层层推进的方式,从第一期“模拟法庭”全体成员均为律师事务所工作人员开始,逐步逐步扩大到法律知识的普及。更换该局工作人员或执法人员。甚至还成立自己的辩护团队,选取尚未得出具体结论的行政执法案件,让行政执法人员与律师事务所进行真正的对抗,真正实现“身临其境”的体验。

以评价促进沟通、促进法律实践

“我们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法律责任制,发展普法理念,创新普法方式,注重普法实效,提高普法能力。”依法行政,全面支持工业和信息化走上法治轨道高质量发展……9月6日,汕头市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绩效报告。审查会议举行了。审查对象之一汕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谈到了一年来的普法工作。道来赢得了阵阵掌声。

现场,共青团汕头市委、汕头市科学技术局、汕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汕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汕头市供销社五家绩效考核单位联合亮点通过专题报告PPT展示、现场讲解、视频短片等方式,汇报本单位履行法制教育职责的情况。

“普法‘八五’以来,这5家单位积极履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主动将法治建设和普法工作纳入总体工作布局,扎实推进依法治国,形成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在评审会上,汕头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严世荣对本次履职评价活动进行了总体评价。

今年是普法“八五”规划中期验收年。以“谁执法谁普法”绩效考核为契机,汕头市各单位对普法工作进行系统梳理,认真查漏补缺,强强弱弱,进一步加强普法工作。推动“八五”期间各项普法任务落实。严世荣指出,从普法共性来看,各单位在强化制度保障、精准开展普法、打造品牌工程、整合优化队伍、规范建设发展等方面下大力气。总体普法工作重点突出、亮点突出、成果丰硕。

据了解,2018年以来,汕头连续多年组织开展国家机关“谁执法、普法”绩效报告考核活动,不断推动国家机关普法主体责任落实。在此过程中,汕头积极创新评价方式,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拓展公众评议渠道,每年吸引超过10万人次参与社会评价,努力打通公众参与的“最后一公里”评价,切实提高全民法治水平。意识和社会法治化水平。

普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长期努力、不懈努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汕头强调,要以推动“谁执法谁普法”为抓手,精耕细作,不断创新,推动各项“八五”法律实施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落实普及任务,法治水平进一步提升。提升文化建设水平,努力以高质量法治保障汕头高质量发展。

相关配件:

上一篇:2023年西交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凝聚力量,迈向世界一流大学新征程 下一篇:2022年重庆市物联网十大应用案例:占星者5G边缘计算器预测性维护解决方案
标签: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