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发布报告解读其世界意义

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倡议将为世界带来哪些启示?当地时间11日至12日,“南半球”媒体智库高端论坛在巴西圣保罗举行。论坛期间,中央党史文献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与国家高端智库联合研究团队撰写的智库报告《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新华社坦克向全世界发布。报告全面深入地解读和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方面的独特内涵、伟大实践和世界意义。

这就是智库报告《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新华社记者 李赫 摄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性,借鉴和吸收了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并展示了与西方现代化不同的方法。模型的新图景是人类文明的全新形态。

当前,世界、时代、历史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和平、发展、安全、全球治理等领域挑战更加严峻。世界正在发生什么,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要去哪里?

植根于中华五千年文明沃土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中国方案,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

“四个超越”为人类文明注入新内涵

中国14亿多人口已整体进入现代社会,将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这一充满艰巨挑战的倡议如何实现?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智库报告指出,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关键是找到一条符合国情、符合人类发展规律的发展道路。社会。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人民至上战胜资本霸权,以共同繁荣战胜两极分化,以人民全面自由发展战胜唯物主义扩张,以世界各国平等共同进步战胜霸权主义。发展逻辑坚持中华文明的特殊性和人类文明的普遍性有机统一,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游客参观西安鼓楼附近商业区(2023年7月26日拍摄)。新华社记者 邵锐 摄

以人为本超越资本至上。中国式现代化突破了西方现代文明发展以资本为主导的逻辑,从“资本本位”转向“人本位”。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新中国成立75年来,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解决,人均预期寿命大幅提高,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社会保障更加完善,人民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 、安全感不断提升。

这是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乡花屋村马窝村集中扶贫搬迁现场(2021年7月24日拍摄,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超越两极分化,实现共同繁荣。中国式现代化突破了西方现代文明过度追求个人焦点、私人利益和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的局限性,努力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脱贫攻坚使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人类减贫史上写下了壮丽的篇章。东部9省14市对口支援中西部14个省区市,国家对口支援西藏、新疆。这成为中国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首个举措。

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超越唯物主义的扩张。中国式现代化突破西方现代文明过度追求物质财富和物质享受的局限性,追求促进物全面丰富、人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依法治国,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到促进文化自信自强,满足人民日益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于每一个中国人、中国人来说风格现代化带来物质满足和精神自豪。

2023年4月13日,从老挝万象站出发的D888次“澜沧号”列车行驶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的中老铁路澜沧大坝大桥上。新华社记者 单玉琪 摄

我们要超越霸权主义,世界各国平等相待、共同进步。中国式现代化突破了西方现代文明长期奉行的强权政治和对外扩张,强调不同文明之间的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今年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37个最不发达国家提供120多个免费展位,扩大非洲产品专区,举办全球南方可持续发展和中非合作分论坛。中国以最重要的实际行动为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打开新的机遇之门。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30%。中国已成为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为世界共同发展提供了稳定性和建设性因素。

当今世界科技的发展_现代科技发展历程_世界现代科技发展史

这是2024年8月20日在南非北开普省拍摄的南非红石100兆瓦塔式熔盐光热电站项目(无人机照片)。南非红石100兆瓦塔式熔盐光热电站项目,由中国电建集团山东电建三公司,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首个塔式熔盐光热电站项目,也是南非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资项目。一。新华社记者 张玉东 摄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侯延社认为,这种新形态超越了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阶段的差异,不是任何其他文明的简单形态。模仿复制或“转载”或“转载”为发展中国家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新选择,为解决时代问题、世界问题、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引领中国走向光明未来

近代中国,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国家蒙受屈辱,人民苦难深重,文明满目疮痍。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寻国家现代化道路。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智库报告认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让中华文明重新站稳脚跟。走在人类文明进步的最前沿。

船舶停靠在山东港青岛港全自动集装箱码头(无人机照片,2024年7月3日拍摄)。新华社记者 郭旭雷 摄

物质财富。创造了世界罕见的经济高速发展奇迹。 195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79亿元人民币。 2023年突破126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

政治明确性。中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行全面法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在中国,不分国籍、职业、性别、财产状况等,任何人都可以通过选举成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24年全国两会,近5000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将齐聚北京共商国事。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一线工人和农民代表占16.69%。

精神丰富。中国大力发展民族性、科学性、群众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夯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这是2024年10月10日拍摄的黄河宁夏段滨河大道景观(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社会稳定。如何处理好活力与秩序的关系,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同时促进社会发展,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几十年来,中国没有经历过严重的整体动荡。全国政局保持稳定,社会矛盾和问题不断化解,社会治安条件迅速改善,人民安全得到坚实保障。今天的中国被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平安中国正在成为一张引人注目的“国家名片”。

生态宜人。如果经济发展了,但生态遭到破坏,环境恶化,大家就会终日生活在雾霾之中,吃不到安全的食物、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宜居的住房。环境,那种现代化不是老百姓想要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生态环境显着改善。 2012年至2023年,中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以上的经济增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26.8%,成为全球能源强度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一。

和平发展。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推进国际和平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和平。 2023年3月,在中国斡旋下,沙特和伊朗宣布同意恢复外交关系。 2024年7月,巴勒斯坦14个派别高层代表在北京举行和解对话,共同签署《结束分裂、加强巴勒斯坦民族团结北京宣言》。

丰富人类文明新画卷

如何实现现代化、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是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历史性问题。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始于18世纪。当今世界上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主要是深受西方文明影响的欧美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有人认为,西方“现代工业社会”是整个非西方世界的模板,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顶峰,西方文明是现代文明。

但时至今日,西方现代化并不能有效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许多问题,有时甚至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陷入日益严重的危机。

2024年1月24日拍摄的厦门国际会议中心和环岛路滨海城市景观(无人机全景照片)。新华社记者 江克红 摄

中国式现代化的辉煌成就,展现了人类文明的崭新图景,也向世界表明,各国探索现代化没有独特的道路。人类文明仍在不断发展,各国都必须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

现代科技发展历程_世界现代科技发展史_当今世界科技的发展

这份智库报告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所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文明、民主、生态等,以及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伟大实践中国式的现代化,为世界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对理论和实践做出重大创新贡献。

2018年8月7日,巴西东南部米纳斯吉拉斯州阿科斯市附近,巴西贝洛蒙特特高压输电项目二期第九标段中方现场施工管理经理(左)指导巴西施工现场的团队。党员。新华社记者 李明 摄

——彻底改写现代世界地图。

自18世纪现代化进程开始以来,世界上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不超过30个,总人口不超过10亿。中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进入现代化,将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是世界进入现代化人口的两倍多。这将是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事件,将彻底改写现代世界。领土。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坦桑尼亚馆内,参展商展示画作(2024年11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哲 摄

——拓展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道路。

今天,广大发展中国家仍在艰难探索自己的现代化道路。津巴布韦中非经济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员唐纳德·鲁沙布瓦指出,中国只用了40多年的时间就实现了经济腾飞,完成了科技、基础设施等诸多领域的发展,没有任何开发利用。国家。全面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学习的榜样。

2024年5月25日,中欧班列X8157次从陕西西安国际港站出发。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灞河岸边,汽笛响起。每天,一列满载货物的列车从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出发,穿越山水,向西行驶,到达欧洲大陆腹地。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9月,共开行中欧班列14689列,发送货物157.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3%,分别为11%。

来自欧洲、中亚的商品进入了中国的千家万户,中国产品也找到了更多的海外买家。开行十年来,中欧班列横贯欧亚,形成网络,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平台,将中国与世界联系得更加紧密。

中国式现代化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促进世界共同发展。长期关注中国发展的英国国际关系专家基思·贝内特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完全不同的现代化范式,是着眼于全人类的现代化,为更多人开辟现代化道路发挥了作用。国家。影响。

历史最好的传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致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文字记者:张静品 潘瑛

视频记者:陈萌

海报设计:李梦凡

协调员:付艳、韩冰、齐文娟、何雨欣、肖雷涛

上一篇: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信息技术是否已达顶峰?未来突破方向解析 下一篇:大湾区南粤直流背靠背工程设备监造著作书籍出版服务招标公告及资格要求
标签: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