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物联网治安管控新局面:大数据+互联网+思维提升公安战斗力
法制日报10月10日第1版
电子卡、感知元素、安心手环等新名词,体现了温州物联网安全管控工作的新形势?
“系统融合、机制融合、数据融合、平台融合、功能融合。”温州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罗杰用“融合”五个字向记者总结了温州市公安局适应犯罪格局新变化的情况。 “数据+”、“互联网+”思维提升公安核心战斗力的探索与实践。他表示,“云公安、网上警务”新系统实现了更加精准打击和预防犯罪,提高了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实现了社会治安持续改善。
温州打击有组织犯罪、扫黄打赌成绩连续六年位居全省第一,打击财产犯罪成绩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主要指标禁毒打击工作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 2017年,温州位居全省第一。综合评价结果和打击数量均位居全省第一。凶杀案破案率、“两起抢劫案”破案率分别达到100%、93.38%。
网上治安
走进温州市公安局基础管控中心,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矗立在办公室门前。两排圆形办公桌上,摆放着一排电脑和打印机。十几名警察全神贯注地盯着实时数据的动态变化。
温州市公安局副局长姜荣国告诉记者,“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电动汽车的管理是基础工作的薄弱环节,也是社会治理的难点问题。”制约温州治安,温州在全国率先构建了基础管控“中枢大脑”,实行全天候运行、多因素管控、务实研判、动态预警、和扁平化指挥,全面提升公共安全管控能力。”
如何将感知器植入中脑?
通过大屏演示,记者看到,视频监控、人脸抓拍、物联网网关等构成了3.3万多个传感终端,采用非接触式采集方式和系统集成,将海量基础数据自动采集到公众手中安全系统。数据平台。
“这些传感元件可以实现人、房子、汽车、物体的全息感知。”市公安局基层支队支队长方章峰指着大屏幕上汇聚的各种数据解释道,“中脑是主导枢纽,拉动警务信息、服务、人员、物品的线上管控,地点和建筑物极大地扩展了公安机关的视觉、听觉、触觉能力。”
“线上管控让快速破案成为可能,从接到报警到抓获两名故意杀人犯罪嫌疑人,仅用了16个小时,这个速度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方章峰告诉记者,共同应用的典型案例:
2016年底的一天上午,瓯海警方接到群众举报,在梅峪村第三小学前桥东绿化带内发现一男一女两具尸体,果溪街。经初步调查发现,死者的电动自行车是案发后被犯罪嫌疑人骑走的。
掌握这一线索后,民警立即利用电动车车牌号,通过联网控制系统和查验终端对电动车进行追踪,并于当日22:00在鹿城区双榆街道蒲州街迅速抓获犯罪嫌疑人曹某。另一犯罪嫌疑人钟某被抓获。经审讯,二人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网络警务也改变了警察的工作模式。
2015年从政府转到社区担任警察局长的鹿城区万源社区民警宋二丽告诉记者:“每天,只要我们带上警察通行证,就可以直接去社区。进行精准管控工作,可以接收基础控制中心推送的辖区信息。内部犯罪情况、预警处理指示和任务清单已经成为道路警务和指尖警务,不再需要派出所来回跑到社区。”
智能安防
视频监控、楼宇门禁、车牌识别、人脸抓拍……我们很难将眼前的场景与混乱的治安联系起来。
在温州市龙湾区蒲州街道天鹅湖社区,社区书记方飞良兴高采烈地讲话。在带领记者参观社区的新变化时,他感叹道:“这一切都得益于温州公安局推动智慧安防社区创建带来的巨大机遇。”
天鹅湖社区是龙湾区几个大型老牌开放社区之一。拥有建筑38栋,单元楼102栋,共1400多户。一度出现病例高发的情况。
在智慧安防社区创建过程中,一些居民不理解,认为改造社区成本高、费力。一些居民正在等着看这个笑话。甚至有人给方飞亮泼冷水:“我相信你做不到,如果你能做得到,我就买个猪头带到你家过年!”
当然,也有人鼓励方飞良:“方书记,你一定要把这个项目做好,给我们树立榜样,你这里能做好,哪里还做不好呢?”
这让方飞良信心大增,“毛警官”的支持让他更有动力。
“麻昂警官”是蒲州派出所民警、天鹅湖社区的社区民警王兴茂。从“智慧安防”社区建设规划、现场勘察、设计、提案、资金筹措、协调会议、施工……每一个环节,他都在四面八方奔走。
如果有群众不理解、不配合,王兴茂就会一次次上门仔细解释,直到统一绝大多数居民的思想。
自去年9月全市首批智慧安防小区在小区建成以来,刑事案件数量大幅下降,仅报告零星治安案件。刑事治安案件数量同比下降30%以上。这组数据让方飞良皱起了眉头。他的眉毛拉长。
温州市公安局基层支队副队长王美宁向记者介绍了智慧安防社区建设的新进展。他将推出“社区智慧管控服务平台”,推出“温州智安”手机APP,集成居民服务、社区服务、警务服务等综合便民功能,与社会管理、民生服务平台共享。智慧城市、城市管理、综合治理,真正为社区民警减负增效,为社区群众增添福祉。
目前,温州已建成智慧安防社区109个。这些社区入室盗窃、抢劫、电动车盗窃案件同比下降25%,15个社区实现“零案件”,惠及12.5万人。我们将继续加快进度。为平安温州建设筑起一道看不见的科技“墙”,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
智能服务
在物联网智能安防体验馆,白色展台上摆放着9个手环。大多数的形状与电子表相似。还有钥匙扣和皮带扣手链。颜色以黑色为主,也有红色两种。 ,蓝色儿童手环。为防止老人走失,温州市公安局研发了适合不同人群的“安全手环”,免费发放给痴呆老人。
2014年以来,温州市公安局实施物联网安全管控工作,在电动车在线管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和朋友聚会谈起这个话题时,何进才的第一反应是:“车可以恢复,为什么不能应用在人身上呢?”
在何金才的建议和建议下,在公安部门的积极推动下,依托物联网控制网络开通痴呆老人服务,被列为温州十大民生问题之一。
第一批于2016年重阳节期间发放,已有5000多名老人收到了这款安心手环。截至2017年,全市共发放手链1.5万只。
让何金才有成就感的是,安心手环依靠全市物联网网络确定老人的行踪。一旦老人走失,其家属拨打110,基层管控中心立即告知当地派出所及老人家属最新行踪,实现快速、准确查找。目前,已发放安心手环15000余只,寻回256名失踪老人。退货率为100%。
生活日报网·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 sunny@sdlif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