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在北京闭幕:聚焦未来科技,共谋人类命运共同体
光明网讯 10月30日,由中国科协主办的2024世界科学技术与发展论坛在北京闭幕。本届论坛以“科技引领未来”为主题,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鲜明旗帜,以落实“三大倡议”为战略引领,支持全球科学家、教育工作者、企业家共同努力,凝聚共识。以交流思想、深化合作为共同目标,以科学理念设定主题议题,以扎实行动融会贯通,汇聚全球智慧,以创新理念赋能高质量发展,搭建家园科技外交平台,增进开放信任和发展。加强国际科技界合作,推动扩大国际科学文化交流,寻求解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系列挑战。道,为人类文明发展和未来福祉贡献未来智慧、科技力量和全球解决方案。
本届论坛包括北京主会场和三场机构性国际科技交流活动。来自世界各地的诺贝尔奖、图灵奖、拉斯克奖获得者、国际科技组织负责人、国内外院士以及国内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等660余人出席。企业。
本届论坛期间发布了多项成果,聚焦论坛主题,凸显国际组织发挥的积极作用,以及科技界、教育界、企业界深入合作,探索前沿,推动可持续发展。
结果1:《2024年IUPAC全球化学十大新兴技术》由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和中国化学会(CCS)委托开展。主要关注聚焦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十项精选技术。化学科学领域最有前途的新兴技术包括:受阻路易斯对、摩擦纳米发电机、适体、水合润滑、仿生纳米流体离子、KRAS抑制剂、神经网络电位、活性吸附、电化学氮循环。
结果二: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推动发布《2024年人工智能十大前沿技术趋势展望》,旨在构建开放、合作、可持续的全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生态系统。将于本次论坛主题会“人工智能治理创新为培育技术治理生态构建国际信任基础”后发布,内容包括人工智能共性技术、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具身智能、人工智能四大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共十项技术。
成果三:《海洋负排放新质量生产力报告》由国际海洋负排放科学计划推动,在本次论坛“跨学科综合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案”主题会后发布,特别是一系列海洋负排放计划以微生物碳泵为核心,多碳泵协同增汇理论。
成果4:“开放科学基础设施共享与协作:迎接“科学十年”的愿景”是联合国开放科学咨询委员会与中国科协全球合作伙伴和文献情报机构的倡议中国科学院中心积极推动联合国大会“2024-2033”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科学发展十年”决议成果在本次论坛“开放科学”主题会议后发布基础设施提供共享协作平台,迎接‘科学十年’”。愿景包括共同构建全球网络、落实开放原则、促进可持续发展。发展,提高互信水平。
成果5:“中国科协-国际科学理事会青年科研人员交流计划”是中国科协与国际科学理事会(ISC)共同发起的国际项目。其目的是促进国家、区域和全球各级青年科学家的培养。积极构建合作、资源共享、伙伴关系的生态系统。
成果六:《2024年中国-东盟工程师论坛加强工程能力建设倡议》是本次论坛机制活动“2024年中国-东盟工程师论坛”发布的成果,旨在深化中国与东盟工程能力建设合作。主要内容包括加强工程教育、职业持续发展、青年工程师能力提升等领域合作,巩固中国-东盟工程师论坛合作机制,促进工程师跨区域流动。
成果七:《促进科学家国际流动倡议》由中国科学技术政策协会推动,并在“科技政策促进科学流动”圆桌对话中发布。该倡议倡导从开放、合作、流动、包容、信任五个方面促进全球科学家流动。 、加强科学交流与合作。 (展昭)
生活日报网·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 sunny@sdlif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