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其广阔应用领域解析
物联网的定义是一种以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络等信息载体为基础,让所有能够执行独立功能的普通物体实现互联的网络。其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交通物流、工业制造、医疗保健、智能环境(家庭、办公室、工厂)等,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物联网的实践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联网可乐机。1995年比尔·盖茨在其著作《未来之路》中也提到了物联网,但并未引起广泛关注。 1991年,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 Ashton教授首先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立“自动识别中心(Auto-ID)”,提出“一切事物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互联”,明确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早期的物联网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器网络技术将成为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2004年,日本总务省提出了“u-Japan”计划。这一战略力求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的连接。它希望将日本打造成一个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任何物体、任何人访问信息的地方。一个互联、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国际电联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大大扩大。它不再仅仅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
生活日报网·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 sunny@sdlif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