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发布2021年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十四大趋势,涵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前沿领域
1月5日,中国理工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第十四次趋势(2021年)》。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系院士、来自各方面的专家、国家部委、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的300余名专家学者,对年度科技发展情况进行了研讨。电子信息领域。这些标志性成果为准确把握电子信息领域的发展趋势提供了参考。这十四个趋势包括:
——信息化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方兴未艾,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信息技术不断与各行各业融合,深刻改变全球经济政治格局、安全与竞争格局、社会发展与治理体系。
——C计算机系统及软件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计算能力成为人类生产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基础。超级计算系统正从后P级时代迈向E级E级,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下一个发展目标。专用软硬件协同计算模式在该领域的快速崛起,再次进入黄金发展的新时期。超级计算正从科学工程计算从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等新兴计算领域迅速拓展。以量子计算、类脑计算为代表的一批新概念计算模型正在受到全球业界的广泛关注。
——网络与通讯
5G移动信息网络加速推进、完善以及与各行业垂直融合仍面临挑战。 6G研发布局。尽管互联网仍然是未来十年支撑全球信息传输基础设施的主导架构,但也面临着万物互联时代TOB、TOM、TOX的需求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事物。千兆接入、P比特级传输、E比特级转发将带来更高的体验。可支持工业互联网、天地一体化网络、海洋网络、数字孪生网络和物联网等,新的网络环境将改变网络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应用
面向人、网、物融合的“智能”时代新需求,重点发展智能制造、在线协同办公、智能远程医疗、数字化抵抗等计算机应用产业。智能、跨媒体智能、自主无人系统、类脑技术等取得突破,推动智能时代新模式、新方法、新生态创新发展。
——网络安全
“双循环”战略需求下,信息安全技术加速寻找新的发展范式,推动安全赋能方式从外挂附加形式向内生结构转变。从边界防御模式到零信任结构环境和内生结构的转变,传统的技术路线从功能安全和网络安全分离正在向一体化解决方案转变。具有内生安全、智能预测、主动防御和自适应响应功能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实践正在加速落地,以安全为导向支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 集成电路
近50年来,集成电路产业遵循摩尔定律持续高速发展。现阶段,晶体管的微小型化平面布局已经接近物理和技术的极限,工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已经放缓或发生变化。三维晶体管结构技术的发展、晶圆级集成技术的诞生、新材料、新材料的系统结构和新技术的进步以及光电技术的快速发展,将持续推动创新和发展。信息基础设施的物理形态和物理形态。
- 数据
大数据作为一种普遍存在,是社会最庞大的信息资源,是指标层面的基础资源。数据流动性成为数据的基本特征,数据价值高,数据集规模不断扩大,类型繁多,生成速度快。网络数据总量正在快速增长到EB、ZB、YB、甚至BB级别。工程技术的重大创新,让海量数据发挥巨大价值。
- 洞察力
智能化发展需求推动传感器和前端智能处理的发展趋势。各国在完善军民观测体系建设的同时,积极谋划新一轮布局。气候与环境监测遥感技术已成为研究热点。遥感市场的快速增长和空间科学探测任务的迫切需求正在推动遥感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国产传感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电磁场与电磁环境
随着5G、物联网、无人系统、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先进智能设备或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电磁环境的适应性和电磁安全成为研究热点。电磁场和电磁环境效应的构建和发展,以及数学、物理、信息、材料、生物等学科的深入交叉融合,将不断涌现大量基础研究问题和新兴问题技术研究需求,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推动“卡脖子”瓶颈问题的解决。
- 控制
信息社会算法、计算能力和数据的变化,使得工业生产过程、重大装备、自主电机本体等典型带电对象能够在更大、更深层次上实现决策优化和协同控制。人工智能与控制技术的融合发展,推动了以工业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基础理论方法的创新; 5G和边缘计算与控制技术定格,新一代控制系统的硬件、软件和平台升级为“工业互联网化”。
——认知
脑与认知科学与人工智能的强化,广泛应用于无人系统、智能成像、智能视觉、大数据智能等领域。新型脑观测仪器的研发、揭示新的认知机制、通用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的研究、计算系统与器件的研究已成为国际竞争的前沿热点。
——测试测量及仪器
国际单位七种基本物理量的影响不断加深,基于不变定义的影响不断加深,基于量化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国家计量体系建设的需求日益迫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新一代仪器形态开始出现;面对新冠病毒、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规划和加强生命科学测量生命科学仪器、医学检测、诊断、治疗和护理仪器的检测、规划和强化基础研究已成为紧迫课题。
—— 区块链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不断创新,取得了技术突破。联盟数据更加协同、网络规模更广、技术运维更加细致、平台安全、平台更加可控是发展方向。城市级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热点,在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政府、民生领域涌现出一批示范应用。区块链标准制定不断加快,专利申请量快速增长,监管框架逐步形成。新数字货币发展加速,全球金融体系或将迎来新一轮变革。
——光学工程
天地一体化空间目标的多维光电探测与信息传输技术成为该领域各国下一个角逐的目标。针对陆、海、空、天信息安全需求,开展高精度、高实时、多维度、多功能、多功能、宽段光电探测、识别、防护、评估和信息传递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编辑:上海四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
生活日报网·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 sunny@sdlif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