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门徒启示录:科技界理想主义者的创业之路与时代潮流

风不会只眷顾一个人。因为历史不会关注默默地“杀怪升级”,它只看结果。

阿西莫夫的代表作《奠基》中,除了主宰整个故事的先知谢顿外,其他主角都是弟子。他们内部受直觉驱动,外部受时代驱动。他们出现在历史上毫无预兆,但他们却轻松驾驭潮流。你一定会惊讶,为什么是他?

离开谷歌、微软、IBM、Facebook、阿里巴巴、百度,告别过去的一切辉煌,再次踏上创业之路,崇尚技术护城河。新华网推出《逃亡弟子》系列,就是为了讲述这样一群理想主义者在科技界的真实人生轨迹。

新华网上海11月14日电(记者周琳)创业仅一年,就拒绝了数百家合作伙伴,精挑细选的不到十家。产品尚未成型,但已获数千万元资金。命令。

与其说这是人工智能趋势的红利,不如说这是余凯的个人号召力。在开始文章之前,作者花了大半天的时间对自己跨越十多年的个人简历、演讲记录、采访文章进行了词频分析。最后出现最多的两个词是:我,人工智能。

似乎有一些《我,机器人》的历史深度感。过去20年,人工智能领域经历了风风雨雨。泡沫已经膨胀又破裂了三四次。投机者频繁进出,但专注的人却寥寥无几。

于凯当然算其中之一。作为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创始人,他近20年来一直专注于人工智能话题。如今离开百度创办地平线,他终于放下了粉丝,想要在风头一席之地。

他把吴恩达拉进群,然后退出,说:“我在百度的使命结束了。”

如果有一天,硅基人工智能战胜了碳基人类,而人类在加载文件并重启时无法回忆起标志性事件,那么 AlphaGo 击败李世石的下午就是一件事,特斯拉自动驾驶卡车也算一件事。但如果你不熟悉未来可能出版的《人工智能发展史》中的诞生章节,恐怕很难弄清楚为什么美国加州帕洛阿尔托喜来登酒店的室外游泳池,必须露出它的脸。

故事要从2012年开始,那一年,尚未进化出Alpha Dog的Google X实验室开发出了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神经网络系统。在没有任何外部信息帮助的情况下,使用16000台计算机构建了超过10亿个节点的神经网络,从1000万张图片中识别出了“猫”。

做到这一点的Geek名叫吴恩达(Andrew Ng),他被称为“谷歌大脑计划之父”。 2014年5月加入百度,担任首席科学家。他的加盟轰动了全球科技界,至今仍被誉为中国互联网企业请来的“最强外援”。

说服吴恩达加入百度的主要人物之一是余凯。

2013年3月,吴恩达访问北京,于凯代表百度伸出了橄榄枝。后来,在上述的泳池里,历史的洪流让两位Geek坦诚相见,在实现AI的道路上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这几乎是我吃过的最长的早餐了。”余凯告诉记者,“为了避免达到游说效果,那天我们一起吃饭。”

“你想一辈子在线教学吗?我相信你的真爱一定还是人工智能。”余凯当时对吴恩达说道。

这是2012年4月加入百度的余凯继主导成立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IDL)后对老东家的又一贡献。 IDL主要进行深度学习、机器人、自动驾驶、人机交互、3D视觉、图像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等方面的研究,说白了就是让机器全方位感知环境、理解人类、自主决策。

这个人在过去的12年里已经换了好几次了,每次变化的主线都是AI技术的进化史:2004年1月,他加入西门子总部研发中心Neural Computation(神经计算)部门,担任研究员; 2006年,他加入了当时美国世界上最好的研究机构之一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NEC实验室,并迅速成为该机构历史上最年轻的部门主任。 2010年,带领团队在被誉为AI奥林匹克的图像识别竞赛ImageNet评测中夺得首个冠军; 2011年受邀到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研究生课程。 CS121:人工智能简介。在中国大学毕业的学者中,余凯是极少数登上斯坦福计算机科学系讲台的人之一;后回国加入百度。

到2015年5月,于凯退出百度,开始做线下的事情。按照当时的工作安排,他的所有事务都交给了老朋友吴先生。离开之前,于凯与李彦宏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这让他意识到百度并不想碰硬件,也不想在硬件相关的AI上投入太多。

百度仍然是一家以搜索为核心的公司。它的人工智能聚焦于云端,类似于大数据、精准配送等,确实做到了国内顶尖的技术。相对而言,本地计算并不是互联网公司特别关注的领域,而这是未来巨大的增长空间。

“过去三年,我在百度所做的就是在云端推动人工智能,比如搜索排名、广告、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语言理解,以及基于大数据的算法构建神经网络。但我觉得未来几年会有一个更大的趋势是我要做的:从云端人工智能到每个人身边的人工智能“从物联网、机器人、自动驾驶、硬件设备等等,”智能化发展的趋势让于凯意识到人工智能不是一个高层次的东西,不再只是互联网线上的服务,而是涉及到人们线下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的方方面面。

余凯认为,百度从核心业务出发有自己的理由,而且这个线下市场也很有意义。到了这个时候,百度的AI团队、人才库、应用场景都在国内名列前茅,可以开始下一段征程了。 “我在百度的使命已经结束,是时候开辟‘体制外’新战场了。”

在知乎的一个回答“你如何评价于凯从百度IDL辞职?”中,一位获得大量点赞的受访者表示,“他不再担心能否找到工作,而是担心选择什么。”是我最喜欢工作的级别。”这或许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于凯的离开。 IDL的路已经稳定了,他想腾出双手去做一些更大、更不同的事情。

不仅仅是推荐广告和搜索你最喜欢的内容,造物主终于给了人工智能一个通用的“大脑”

Horizo​​n去年9月完成首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晨兴资本、高瓴资本、红杉资本、金沙江创投、线性资本、创新工场和真格基金。在地平线的背后,有一位不得不提的俄罗斯老板,名叫尤里·米尔纳——他是Facebook、Twitter、阿里巴巴和京东等公司的幕后黑手。最著名的案例是Facebook隔壁的星巴克,用“2亿美元”收购了Facebook“2%”的股份,而不要求优先股或董事会席位。

于凯回忆了说服尤里·米尔纳的整个过程。他们首先花了一个半小时讨论如何寻找外星人。

上一篇:高考志愿填报攻略:如何利用一分一段表划定靠谱高校范围 下一篇:物联网安防:打造智能安防系统,实现感知网络化与资源优化
标签: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