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卡黑历史揭秘:从灰色地带到智能设备爆发式增长
上次在《为什么大部分开始卖物联网卡的公司都只坚持了三年?》 》提到,物联网卡作为智能设备的SIM卡,近年来随着智能设备的发展而快速增长(以智能可穿戴设备为例,其市场规模已从2016年的148亿增长到2016年的699亿)。 2021年),物联网卡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但事实上,早些年物联网卡销量的增长并不全是由于物联网设备的需求推动的。今天我们来谈谈物联网卡的黑暗历史。
物联网卡早年的混乱
乱象一:用于为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网络流氓等违法犯罪活动提供网络账号注册服务。
此前,物联网卡是基于企业营业执照,可以批量开通。由于不需要实名认证,企业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物联网卡,这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甚至形成了一条黑色产业链。 2020年数据显示,物联网卡违法行为数量达到1850万张,是黑手机卡548万张的三倍多。因此,物联网卡是当时“电信诈骗”的最佳工具。
在山东威海“3·13”案件侦查中,威海市网安部门打掉了一个为下游犯罪提供物联网卡、隐藏互联网链接的黑产团伙,抓获了威海公司内部工作人员牛等犯罪嫌疑人。操作员。 23人。 2017年以来,上海某公司吴某与某运营商员工牛某串谋,批量采购100万张定向交通物联网卡,非法架设代理互联网服务器并出售裸卡,导致大量物联网卡被盗用。用于电信网络诈骗。以及其他违法犯罪行为。经核实,该公司非法销售物联网卡222万余张,非法获利1000万元以上。而这个案例还只是冰山一角。
乱象二:不法商家将物联网卡卖给消费者后随时准备逃跑。
不法商家会利用开卡费低、流量费比手机卡低的诱惑,诱骗消费者购卡。当他们手中的卡卖完后,他们就会离开,消费者再也无法联系到他们。
混乱之三:很多代理商没有自助管理平台。企业使用物联网卡查询困难,设备数据无法记录。这样很容易导致欠费停机,用户体验不佳。
物联网卡标准化:
多措并举,确保专卡专用
为了监管外挂物联网卡、云SIM卡泛滥,国家要求运营商加强对物联网卡的监管。现在它也开始强制要求物联网卡进行实名认证。目前物联网卡的实名认证需要信息。有:
1、企业智能设备购买物联网卡,企业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信息、设备使用信息等(不同商户可能要求资质不同,但大同小异),缺一不可。
2、个人手机卡购买物联网卡,从最早需要实名认证,到现在上传身份证照片,再上传手持身份证验证姓名,目前物联网卡已经启用了活体认证识别。例如,中国联通物联网卡实名认证时需要上传身份证信息+身份证正反面+录制视频。
此外,针对物联网卡安全问题,工信部搭建了物联网卡安全管理测试平台,加强公开测试,强化异常卡检测,着力清理和整改物联网卡安全问题。整治“沉睡卡”、“沉默卡”、“一卡多卡”、虚拟运营商股票卡等高风险号码卡,已监控物联卡12亿张,具备监控处理11张卡的能力。安全风险的类型。
为了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工信部还同意三大运营商实施SMD物联网卡。 SMD物联网卡直接将卡嵌入设备芯片中并焊接到主板上,而不是作为独立的可拆卸卡。除了设备上增加了组件之外,也就是说用户在使用设备时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样插入物联网卡。用户无法拔出物联网卡作其他用途,因此可以有效控制物联网卡。
写在最后
物联网卡刚诞生时就备受期待,也吸引了一些想赚快钱、居心不良的玩家。随着监管措施的逐步完善以及整个行业的逐步规范,非法玩家无法再继续玩下去。以前售后服务差、赚的钱少的小代理商也因信誉不佳或代理商资格被运营商撤销而逐渐淡出。这个市场。售后服务良好、能够提供物联网卡管理平台的企业逐渐做大做强,赢得了越来越多客户的信任。现在整个物联网卡行业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相信未来会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好。
生活日报网·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 sunny@sdlif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