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差异与发展:从人际连接到万物互联的演变

互联网的出现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连接,物联网的出现实现了人与物、物与物、人与物的连接,使万物互联成为可能。因此,基于互联网的物联网应运而生。互联网和物联网虽然一字之差,但有着不同的文化基因。

目前,我国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不仅可以与美国相媲美,甚至还有追赶的潜力。当网络互联的应用范围延伸到实体经济时,全球范围内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命名范式,比如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再工业化、中国的智能制造等。从连接的角度来看,原来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互联网)已经扩展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连接(物联网)。互联的物体从原来文档、视频、交互等只有人类才能理解的简单信息世界,逐渐侵入到传感器、装置、设备甚至家居、服装等客观物理世界,实现了物联网的转变。技术从互联网到物联网。跳。

那么,中国能否继续顺应物联网革命的浪潮,或者说像互联网时代那样,由于知识自动化的加入而形成所谓的知识经济呢?作为一名互联网资深人士和物联网实践者,我力求对互联网和物联网之间的异同,特别是文化层面的异同做出中肯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

首先,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决定了互联网的现状。

目前互联网的状况如何?美国互联网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积累方面做得很好,中国互联网企业在应用创新层面“取之有道”并发扬光大。在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至关重要的时代,东方文化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简单地说,东方人感兴趣的是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西方人感兴趣的是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精神之间的关系。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前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状况是不言而喻的。事实上,同样受到东方文化洗礼的韩国和日本的互联网发展并不比欧美差。我曾经问我在美国的朋友,如果他们看到谷歌在街上送餐,他们会怎么想。我朋友的回答很简单——“难以置信”。

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区别_无线网与物联网有哪些区别_网络和物联网的不同

其次,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区别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应用目标。

互联网的发展和物联网时代有什么区别?一种看待它的方式是西方文化的主导地位将会上升。因为物联网需要解决人与自然,甚至人与精神(知识)的关系,这是西方擅长而东方不擅长的。

早在三千多年前,以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就将人与自然、人与精神的研究视为整个价值体系的本质问题。中国古代哲学在战国时期(与欧洲三圣同时期)达到顶峰。秦汉以后,具有探究精神的墨家、道家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留下了儒家思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取代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当物联网的重点从互联网时代的人与人,转向人与物、物与物、甚至物与知识时,我们过去在互联网上成功的文化可能就不一定行得通了。

最后,知识的参与增加了对客观规律的认知权重。

如果说互联网时代重在人心,那么物联网时代重在法律。只有理性地认识规律,将认知提升到理性的水平,才能用现代手段高效地运用知识。知识经济是这一发展的目标。

网络和物联网的不同_无线网与物联网有哪些区别_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区别

人工智能作为知识自动化的核心技术,可以挖掘、发现、利用人的特征,以及规律的特征。前者以互联网时代的推荐算法为代表,后者以自动驾驶、无人机等为代表,这两种基因的差异意味着外卖企业不能容忍一个做自动驾驶的COO的存在。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模糊的,而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是明确的。这是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另一大区别。因为人本身就有认知能力,互联网并没有增强人的认知能力,它只是增加了人的认知渠道!然而物联网需要人赋予事物认知能力、智能,甚至智慧。这是完全不同维度的竞争。

综上所述,我认为互联网和物联网本质上有着不同的文化基因。它根本没有继承权。如果我们想在物联网时代延续互联网时代的辉煌,就一定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论来解决不同的问题。相反,我们必须有敬畏自然的精神、尊重规律的精神、承认制约的精神、客观公正的探究精神。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物联网的发展规律。我们不能再重复人与人之间激烈斗争、科技没有成果的历史。

上一篇:全球金融危机下的智慧地球与感知中国: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发展解析 下一篇:物联网(IoT)的起源与发展:信息科技产业的第三次革命及其应用
标签: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