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在无锡开幕:探索物联网与人工智能融合新路径
是中国第一个NB-IoT全覆盖的地级市,也是中国第一个物联网连接规模超过1000万的地级市,是国内第一个高标准全光网络城市,是第一个国家级车联网试点区,也是全球最大的市级车联网应用示范城市......无锡,这片鱼米之乡,早已超越了曾经以太湖三白闻名的过去,如今正以“物联网之都”的时代之光照亮世界。
11月11日,为期三天的2024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将在无锡拉开帷幕,以“泛在感知、智能物联网”的新主题点亮太湖之滨。十五年的涟漪化作一波,无锡物联网产业从“第一航”走向“领航”,以超过4500亿元的产业规模在世界物联网地图上烙上了鲜明的“太湖印记”。如今,面对“因地制宜发展新品质产能”的新要求,它已经走出了一条将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物联网相结合,赋能天天地一体化等未来产业的光明“新”之路。
15 年崛起“智慧城市”。
一个千亿规模的产业,足以改变一座城市的命运轨迹。千亿规模的行业,真的可以换来世界对“世界物联网看中国,中国物联网看无锡”的赞美。
在无锡,物联网是最大的产业集群。2023年,物联网全口径产业规模达到4511.6亿元,同比增长13.2%,领跑全省,位居全国前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数据背后,是超过 15 年的创新和长期成功。
回顾过去,早在 2009 年,中国就提出建设“感知中国中心”,国务院批准在无锡设立唯一的国家级传感器网络创新示范区。当时,无锡只有几十家物联网公司。
15年来,无锡的物联网产业始终保持先发优势,以许多“第一”回馈时代。该行业的规模继续突飞猛进。2012 年、2016 年和 2022 年,无锡物联网集群规模分别突破 1000 亿、2000 亿和 4000 亿元。目前,全市产业链各环节共有企业3500余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家,上市企业83家。
15年来,示范区从成立之初到加速崛起,走出了一条以需求为导向的模式创新、田域应用倒逼技术进步、生态培育促进产业集聚的独特发展道路,持续为中国协同推进数字工业化和工业数字化做出贡献。
目前,无锡正聚焦“一感两网”(智能传感器、车联网、工业互联网)三大主力领域,持续巩固以高新区(新吴区)为核心,以锡山区、经济开发区、滨湖区等区域为重点的“一核多点”产业发展格局。其中,新吴区以智能传感器和工业互联网为主,拥有中国物联网国际创新园、中电海康无锡物联网产业基地、无锡(国家)软件园等主要运营商;西山区重点发展车联网;滨湖区注重信息安全;无锡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智能网联汽车和工业互联网为主。
随着全球发力和多点布局,无锡物联网产业的创新背景越来越紧张。
如今,无锡已聚集了近 200 家相关创新载体,平均研发投入强度为 7.36%,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建成了国家环保物联网技术研究与应用(无锡)工程技术中心等20多个国家级创新平台。2019年以来,物联网领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奖项15项,平均每年授权发明专利2000余项,拥有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研发生产、异构感知融合、 物联网终端安全防护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7项,国家标准近百项,其中被誉为“物联网宪法”的系统架构标准,对引领全球标准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进入2024年,无锡的物联网实力将再次焕发新生。
中国领先的 IDC 解决方案服务和边缘计算服务提供商 Cloud Factory Technology 于今年 6 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成为 2024 年无锡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航天新气象入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黑澜智云、雪浪数字系统、华景传感等10家企业入选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航空航天新天气雪浪数系统等8条链条主干企业;美新、华润微再次荣获中国半导体MEMS企业10强;高新区连续三年位列中国MEMS产业发展第三名和十大优质传感器园区。
今天,物联网已经走到中国科技创新的聚光灯下,肩负着建设制造强国的重任。而站在舞台上的“C”是无锡太湖的明珠。
世界盛会将开启“新”旅程
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技术实力,无锡的“物联网之都”美誉是当之无愧的。在不久的将来,11 月 11 日,这座物联网“领跑者”城市将迎来一场世界级盛会,聚焦物联网领域的卓越成就,并以此为契机,将这座闪耀的“智慧城市”推向更高的发展水平。
迄今为止,本届博览会已参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会人数和参观人数超过110万人次,签约带动了近1000个重大项目,物联网领域新增投资超过3000亿元。业内享有盛誉的西班牙巴塞罗那物联网展也正式与博览会签约,建立“双展联动”合作伙伴关系,无锡物联网对外合作之路越来越宽。
本届博览会以物联网产业为基础,向新的质量生产力迈进,将在深化内涵方面向前迈进一步。
届时,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智能传感器、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关键领域的最新成果,还可以见证无锡在以物联网赋能未来工业方面的广泛实践。展览面积超过 35,000 平方米,预计将迎来 300 多家参展商;在多场技术方案交流会和行业上下游对接会上,将现场列出1000多家重点制造企业,共谋共赢。
开幕式当天下午,大会的子活动之一——2024中国(无锡)智能传感器创新发展大会,颇具关注度,也是展示无锡传感器产业实力的重要窗口。在集成电路产业高地无锡,去年全市智能传感器核心营业收入为286.7亿元,同比增长8.8%,基本覆盖研发、设计、制造、封装检测全产业链。无锡企业自主研发设计的惯性导航系统、超低功耗无线倾角传感器、光通信无源芯片等产品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这也是无锡赢得未来产业的重要信心。
如今,无锡已初步具备支撑未来产业培育的底层传感器基础,特别是在超精密转台、惯性导航单元等方面的技术储备。北京微传感的惯性导航系统和智驰华信的气体流量传感器在航空航天领域已经成熟,可以作为低空经济装备的局部配套设备。Medvision、信捷电气、微视传感的工业相机已应用于传统工业机器人,为视觉感知向类人机器人的延伸奠定了基础。
当谈到“未来”时,这样的创新动力更令人印象深刻。
本届博览会将重点关注基于物联网核心技术在类人机器人、深海、深地与太空、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等新领域、新赛道的创新应用。届时,属于无锡物联网的“未来感”可以一键触达。
2024,迈向“未来”!
事实上,这种智能连接的“未来感”已经渗透到无锡市的方方面面,甚至你我身边。
早上上班的时候,我的手机上收到一条消息:接下来的 2 小时内,将出现强降雨过程,降雨量可达 50 毫米。在路上行驶时,导航软件会提前通知您:前方有拥堵情况,行驶 300 米需要 7 分钟。这些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的预测场景背后,是强大的算力提供的基础支持。
谁拥有更强大的计算能力,谁就拥有更高的未来发展“天际线”。在梁溪科技城,就有这样一位“神算”。无锡人工智能协同创新基地一期为 100P 在线,二期正在建设中,300P 将扩展到 400P。100P 算力的计算能力相当于 50000 台高性能台式计算机的速度和水平。更形象地说,如果要在 20 万个天体的天空图中定位一颗星星,在算力不足的情况下可能需要 100 多天,而如果你有 100P 算力,定位这颗星的时间只需要 100 秒。
随着 ChatGPT 的普及,人工智能已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如今,梁溪区在全国私有化地区部署了百度首个大型模型创新中心。因此,“文生地图”、“文生视频”等AI智能技术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物联网在其他区县的发展也非常出色。
走出滨湖区,航天新气象的传感器产品惊艳了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目前,航天新气象是国内唯一的“空、空、地、海”一体化综合气象探测设备及服务提供商,拥有多项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硬核新技术,也填补了国内山地冰雪运动精细化预报技术和产品的空白。
目前,人形机器人行业在国内外都处于“冲刺”的状态,国产人形机器人也开始了“兼职”。不久前,来自无锡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 Walker S Lite 在吉利控股集团极氪 5G 智能工厂佩戴徽章并“上岗”培训,并执行和展示了全程的集装箱搬运任务。
在经济开发区,大街小巷的无人公交车直接彰显了“物联网之都”无锡的强大魅力。一辆看起来很酷的公共汽车,不到普通公共汽车的一半大小,在路上平稳行驶。透过窗户看,没有驾驶座,没有方向盘,没有油门,也没有刹车。遍布车辆的激光雷达和摄像头是车辆的“眼睛”,可以 360 度监控周围路况并做出自动判断。
从“一感两网”到“无处不在的感知”,“智能物联网”的愿景在无锡都能达到。全自动人形机器人穿梭车间,抢夺货物;配备空气监测设备的出租车传输实时环境质量数据;“文心逸言”等 AI 产品已成为日常办公......在一系列新技术、新成果、新场景的涌现中,太湖之滨的“智慧城市”正在迈入光明的未来。
生活日报网·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 sunny@sdlif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