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全面备考指南与电子打印版获取方式

今天老师为大家整理了: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答案。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份电子打印稿。如果您想获得电子打印输出,请滚动到文章末尾。

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第一卷选择题(50分)

1.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诗经》中有“千人齐劳”的记载,描述了西周时期两人共同劳作(人力)的大规模集体农耕场景。春秋时期农耕新景象(下)

一个。 Use Lei Chi B.牛耕地 C.使用耧斗菜 D. 使用犁

2.“风吹金牌落人间,三十三人香名”。 “谁不求十年苦心,却一举名满天下。”诗中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项制度的实施直接相关? (三)

一个。分封制度 B.县制 C. 科举制 D. 省制

3.元朝的疆域“北至阴山,西至流沙,东至辽东,南至过海”,“未及汉唐巅峰”。 ”。元朝创建者忽必烈为了有效统治国家,建立了(C)

一个。分封制度 B.县制 C. 省制 D. 军机部

4、鸦片战争前,一位中国学者这样形容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所以不能跑跳;他们的蓝眼睛怕阳光,中午也不敢睁开。”就连林则徐也认为“断绝西方人的茶叶和大黄供应,他们就会消化不良而死”。产生这种认识的根本原因是(B)

一个。中西文化差异 B.长期闭关锁国

C. 中西人种差异 D. 中国文人的偏见

5.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树铎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何将自己的陵墓建得比其他皇帝的陵墓短时说:这是因为“他输了仗,失去了土地”,我没脸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地”是指(乙)

一个。广州 B. 香港岛 C.台湾D.辽东半岛

6、孙中山先生说:“今天在这里开办这所军校,唯一的愿望就是建立一支革命军队,拯救中国于危难之中。” 2014年是这所“军校”成立周年(中)

一个。 70B。 80C. 90D。 100

7、不同时代的宣传海报体现了不同时代的风格。下图中夸张的宣传海报出现在时代背景中(C)

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二、“一五”规划实施情况

三、“大跃进”运动的发展

四、“文化大革命”的进展

8.我们要研究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你认为下面最有力的证据应该是(C)

一个。文学作品中的描述 B. 电影片段中的场景

C. 大屠杀现场遗迹及当时的新闻照片 D. 日本官方声明

9、蒋介石曾在电报中说:“毛泽东先生对倭寇投降表示敬意……一切重要的国际国内问题都亟待解决。谨邀请您来参观近期到首都共同商谈……”毛泽东这次“陪同首都”。旅行的结果是(B)

一个。商讨联合抗日事宜 B.签署“双十协议”

C.讨论国共第二次合作 D.通过《共同纲领》

10.读读淮海战役人民支援前线统计表,并据此阐释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C)

一个。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战斗B.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人民解放军拥有先进的武器

11、2014年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当时毛泽东主席说:“我们的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取得新胜利、新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这次会议”最大的成果是(C)

一个。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四、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2、2014年10月是历史上重大历史事件80周年。老战士黄震用画笔记录了他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经历。作品描绘了汹涌的大渡河、辽阔的白色雪山和贫瘠的草原。等待。他对这一历史事件的“难忘经历”是指参与(D)

一个。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C.井冈山团聚D.红军长征

8.我们要研究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你认为下面最有力的证据应该是(C)

一个。文学作品中的描述 B. 电影片段中的场景

C. 大屠杀现场遗迹及当时的新闻照片 D. 日本官方声明

13、右图是周恩来总理与美国总统尼克松亲密握手的照片。周总理对尼克松说:“你的手伸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海洋来握我的手——我们已经二十五年没有来往了!”,可见(C)

一个。中美开始结盟

B.中美正式建交

C.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中美彻底消除矛盾

1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社会经济制度和人民生活方式没有改变。经济持续繁荣发展,国际贸易和世界一体化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这主要是由于(B)的实施

一个。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 “一国两制”政策

C.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改革开放政策

15. “作为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它是中国最早成为经济特区的城市,与新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共舞。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它从一个小渔村迅速发展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 ……”以上材料是某文学作品中对某座城市的描述。这座城市是(C)

一个。广州 B.上海 C.深圳 D.珠海

16. 2014年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0周年。我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但仍然研制出了原子弹。主要原因是(A)

一个。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

B 为新的世界大战做好准备

三、向外国反华势力炫耀我国军事实力

D. 打压美国对台政策

17. “我不想成为神,也不想永生……我是凡人,我只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所体现的思想是(C)

一个。禁欲主义 B.蒙昧主义 C. 人文主义 D.理性主义

18.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D)

一个。马克思、恩格斯联合出版

英国科技发展史概括_英国科技历史_英国科技发展历程图

B、开辟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C、广泛借鉴人类优秀思想成果

四、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19、1861年的改革是俄罗斯历史的转折点,俄罗斯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次改革解放了农奴,解决了俄罗斯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些突出问题? (一个)

一个。免费劳动力B.土地所有权

C. 政治民主化 D.思想自由化

20、以下是日本明治维新的经济措施(D)

①鼓励现代工业发展; ② 将贵族土地收归国有; ③国家定期分配土地给农民耕种; ④ 允许土地出售

一个。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21、2014年是欧洲第二战场开启70周年。美国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以一场著名的战役为背景,谱写了一首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气势磅礴、震撼人心的诗篇。战场是(C)

一个。德国闪击波兰 B. 德国攻击苏联

C. 诺曼底登陆 D. 珍珠港

22。一位参加国际和平会议的代表说:“当我们第一次来到巴黎时,我们对即将建立的新秩序充满信心。当我们离开时,我们才意识到新秩序只是更加纠结而已。”比旧秩序。”他指的是“新秩序”是(A)

一个。凡尔赛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雅尔塔体系D. “一超多强”格局

23。以史为鉴,是我们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它使我们能够得出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如何合作的结论(C)

①一战前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建立; ②二战期间《联合国宣言》的签署; ③二战后美苏“冷战”; ④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

一个。 ①②B. ③④C. ②④D. ①③

24、2011年5月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美军击毙9月11日事件主要策划者本拉登,声称这是国际反恐斗争的重大胜利。与此同时,北约对利比亚的轰炸仍在继续。继续。联系此前的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这些事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D)

一个。两极格局形成 B.“冷战”局势持续

C、世界经济正在经历全球化趋势

四、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曲折发展。

25、如果一个机构准备举办一个以“翱翔九天”为主题的航空发展史图片展,如果您是主要负责人,您会选择以下哪张照片? (一个)

一个。嫦娥一号模拟图 B. 克隆羊 C. 核爆炸 D. 计算机

第二卷(50分)

2.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

26. 21世纪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海洋世纪”。海洋与中国的历史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1405年至1433年,船队七次下西洋,访问了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船队带来了大量的中国瓷器、青铜器、铁器和精美的丝织品,还交换了来自亚洲和非洲国家的许多产品,如胡椒、象牙、宝石、香料等。船队所到之处,都受到各国的热烈欢迎……西方国家还向中国派遣了使节。

材料2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这也是一部外国列强从海上侵入中国并频频得手的历史。

材料三:在内忧外患严重的情况下,清统治集团中的一些人意识到有必要镇压人民起义。为了抵御外来侵略,维护清朝的统治,需要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因此,洋务派在发展近代工业的同时,也给军队配备了新的枪炮和舰船,改造了军队,建立了新的海军。就这样,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海军(海军)诞生了。然而,随着北洋海军的全歼,中国海军不仅输给了日本,还再次造成了骨肉分离。

资料四:2012年9月,我国首艘航母正式交付海军。 《海上堡垒》、《中国航母》、《海上图腾》都体现了它的光环。 2013年2月,经过9昼夜的连续航行,我国第14批护航编队经西沙、南沙海域成功通过马六甲海峡,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尽显威严。

(1)材料一描述了哪些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回答这件事的历史意义。

郑和下西洋;

意义:促进我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2)材料2中的照片反映的是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哪项不平等条约的场景?这场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失去独立地位)

(三)“北洋海军全歼,中国海军不敌日本”指的是哪场战争?具体解释一下“骨肉分离”的含义。

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割让台湾

(4)根据材料4和所学到的知识,指出我国第一艘航母服役和护航编队赴海外护航意味着什么?

中国海军力量逐渐强大,不仅能够保卫祖国的海上边界,也为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

27、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中外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思想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是多么令人惊叹的杰作!多么崇高的理由啊!多么伟大的力量啊!多么美丽的乐器啊!多么优雅的姿态啊!行为多么像天使啊!多么像一位智慧的神啊!

——莎士比亚

材料二:当你睡觉的时候,可以保证你第二天醒来时,你的属性和昨天一样,没有任何变化。这是一件伟大的、非常幸福的事情,而且超出了很多国家的权利。

——伏尔泰

材料三:我们大多数中国人虽然嘴上不反对共和,但脑子里却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观念。因此,如果我们要真诚地巩固共和,就必须彻底洗刷伦理文学、反共和思想等旧思想。

——陈独秀

请回答:

(1)该材料反映了当时欧洲流行的一种怎样的时代精神?由此产生的运动的本质是什么?

人道主义;资产阶级本性

(2) 伏尔泰的主张首先在哪份法国文件中作为法律条款体现在材料 2 中?

人权宣言

(3)材料3反映了中国哪个运动的思想主张?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运动初期提倡的是哪一类思想?

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

(4)上述三种社会宣传材料对社会产生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推动

28、五百年来,人类现代化舞台上涌现了英国、美国、德国等九个世界强国。他们的强国之路举世瞩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500年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偏僻的地区。 ……直到1500年左右,各民族之间才第一次发生直接接触……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美国】斯塔夫里亚诺斯《世界通史》

材料 2 光荣革命将英国从独裁统治中解放出来。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它以一种不流血的方式进行。从此,英国在议会制框架内进行和平渐进的制度改革。光荣革命后,英国出现了相对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为英国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也让这个岛国步入了世界舞台的中心。

材料3 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教授詹姆斯·麦克弗森表示:内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一个单一、统一、强大的国家,这为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奠定了基础世纪。如果美国在 1860 年代分裂成两个或更多国家,或者朝鲜没有获胜,这是不可能的。因此,这场战争对美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素材4 德国的工业化进程落后于英国,但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走上了现代化之路。全民教育为德国培养了高素质公民,大学为德国带来了创造力和发明,智力成为国家最重要的资源。凭借这一资源,19世纪的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站在了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电气时代的许多重要发明都诞生于德国。 1851年至1900年,德国取得重大科技创新和发明成果202项,超过英国和法国的总和,居世界第二位。直到今天,德国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技强国之一。

——《大国崛起》时评

请回答:

英国科技历史_英国科技发展历程图_英国科技发展史概括

(1)材料一中,1500年前后发生的打破人类隔离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您如何理解这一事件作为人类历史的重要转折点?

开辟新的海上航线;人类从彼此孤立开始直接交流(或者将世界连接在一起以打破孤立)

(2)材料2中“英国议会制框架内”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权利法案

(3)材料3中的教授主要肯定了美国内战中的哪些功绩?

内战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4)列出19世纪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一项重要发明及其发明者。

汽车;卡尔·本茨(同时期的其他发明也可以)

(5)根据以上材料,英、美、德的崛起对我们有何启示?

政治制度必须先进,国家必须统一,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实施。

29.战争与和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孪生姐妹。战争孕育和平,和平孕育战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形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由枪开始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战地记者描述了一场被称为“绞肉机”的战斗:“整个森林被砍断,就像割断了麦穗的田地一样,所有的覆盖物都被子弹打得千疮百孔……到处都是残骸。” ,战车破碎,尸体碎裂,大炮被毁,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数月……”

材料2: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永远臭名昭著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突然遭到日本帝国海军和空军的蓄意攻击……我要求国会宣布,从周日开始, 1941年12月7日,日本无端实施了这次卑鄙懦弱的袭击,美日两国进入战争状态。

——摘自罗斯福的《永远臭名昭著的一天》

材质三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比表

材料四

图1 卢森堡送给联合国的礼物枪

图2 联合国总部前矗立的“铸剑为犁”雕像

(1)材料一中的“一枪挑起战争”指的是什么事件?说出记者描述的“绞肉机”活动。

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

(2)在材料2中,罗斯福为什么说“1941年12月7日”是“一个永远臭名昭著的日子”?面对法西斯国家的疯狂侵略,1942年1月反法西斯国家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突然遭到日本袭击)

措施:签署联合国宣言,正式成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3)根据材料3,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两次世界大战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它们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是人类历史上的灾难。

(4)材料4中的两张图片表达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什么?

和平与发展(反对战争、争取和平、发展经济)

30、2014年3月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代表政府作工作报告。报告77次提到改革,揭示了政府工作的主旋律。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古今中外的改革可以为今天中国的改革提供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其中一位消息来源魏养马说:“如果没有办法治理世界(道指的是方法、法律),国家就不会遵循过去的法律(法律指的是模仿)。因此,唐和吴不遵古人而为王,夏、殷不遵礼而亡。 “好的!”卫扬被任命为左妃主事,下令变法。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2列宁说:“战争结束时(指1919-1920年苏俄武装干涉,粉碎国内外敌人),俄罗斯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但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可以拄着拐杖走路了!”……结果呢?其结果就是将商品、货币和市场机制引入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

——《大国崛起》时评

材料3“首先,请允许我表明我的坚定信念,我们唯一害怕的就是恐惧本身——一种无名的、非理性的、毫无根据的恐惧,它将把退却变成前进所需要的。”所有的努力都毁了。”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

材料四:经济上,提出社会经济发展“加快发展战略”,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政治上,他提出“人道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导致苏联思想界​​极度混乱。主张从“一党政治”向“多党政治”转变,削弱了苏共的领导地位。

请回答:

(一)材料一中的“魏杨凌”指的是谁?材料一中,魏央马表达了什么命题?

商鞅;实行改革,适应时代发展(或“治世不同则,则国家不法,则古法而行”)

(2)材料2说俄罗斯“能够拄着拐杖走路”。这主要是受哪些政策影响?根据材料,说明“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

新经济政策;将商品、货币和市场机制引入社会主义建设(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建设社会主义)

(3)为了战胜材料3中的“恐惧”,罗斯福总统采取了哪些对策?有什么特点?

新政;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4)材料4指的是哪位苏联政治家的改革措施?改革失败会带来哪些严重后果?

戈尔巴乔夫;苏联解体

(5)从上述改革的成功或失败中,你能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勇于改革;改革必须坚定信心、科学决策;改革必须自上而下齐心协力,共克时艰;改革要有创新精神;改革必须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改革必须遵循政治规律、经济规律等。

扫描下方二维码

走进《初中生家长》后台

点击背景左下角的小键盘图标

发送消息获取四月信息印刷版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免费获取

2023年1月至12月电子印刷材料

上一篇:如何做好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中的评价设计:目标、过程与方法的全面解析 下一篇:量子科技革命:中国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与挑战——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
标签: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