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造专业详解:培养未来建筑行业的复合型技术与管理人才

智能建造专业(代码:081008T)

1、专业定位

智能建造专业是2018年教育部批准的新设本科专业,也是新工科代表性专业之一。本专业面向未来国家建设的需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广泛的专业知识、突出的实践能力和深厚的科学人文素养。掌握了智能建造的相关原理和基本方法。它已接受过工程师的基本培训并且能够胜任。一般土木工程项目的智能化规划设计、智能化装备与施工、智能化设施与防灾、智能化运维与管理,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性技术和管理人才。

2、培育特色

本专业以土木工程专业为基础,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建筑业升级转型。是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工程管理等专业于一体发展起来的。智能建筑技术是土木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技术、新方向,符合现代社会工业化发展的总体趋势。专业涉及的学科包括土木工程、建筑、机械、软件、机器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管理学等。

3. 培养目标

目标1: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良好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具有一定全球意识的人才;

目标2:培养具有扎实的智能建造理论知识、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工程应用能力的人才;

目标3:培养能够综合运用智能建造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服务社会的人才;

目标四:培养终身学习、适应智能建设新发展的人才。

四、栽培规范

4.1 学制及学位

学制四年,毕业生最低学分要求为167分。工程学士学位授予 GPA 为 2.0 或以上。

4.2 知识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力学基础,精通基础专业知识,精通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基本原理,能够应用计算机语言和机械控制原理完成智能设计、智能化生产、工程项目智能化建设。及全流程运维管理。

4.3 能力要求

能力1:运用数学、科学和智能建筑专业知识的能力;

能力2:设计和执行实验、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

能力3:在工程实践中选择和使用合适的现代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能力四:能够满足工程项目的结构设计和施工要求,并考虑相关环节对安全、健康、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能力5:掌握并应用智能建设相关领域的工程管理原理和经济决策方法,具有进行组织管理、沟通、团队合作和跨领域整合的能力;

能力六:综合运用智能建造专业知识和研究成果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能力七:适应智能化建设新发展的能力,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能力八: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理解和运用职业道德,尊重不同观点。

5. 课程学习指南

5.1智能建造专业毕业最低学分为167学分,其中必修课132学分,其中通识教育52学分,学科教育46学分,实践教育34学分。

5.2 学校通识教育选修课分为人文社会科学、艺术欣赏、自然科学技术、经济管理、创新创业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与青年学生的使命》五类党史、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新课程增强学生使命感。智能建造专业学生必须选修艺术鉴赏、创新创业、人文社会科学等课程。他们必须修读“马中华责任课程”,并且必须修读“四史”中的一门课程,并获得至少7个普通合格证。知识教育选修课学分。

5.3 专业选修课分为土木工程现浇与装配式建筑、BIM与信息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应用三个模块,对应产教融合智能建造研修班一、二、三在专业实践部分。 ,学生可以进行项目引导学习,选择解决问题所需的课程,至少22学分。

5.4 专业实践课程中,产教融合智能建造车间一为土木工程现浇及装配式建筑,产教融合智能建造车间二为BIM及信息技术应用,产教融合智能建造车间二为BIM及信息技术应用,产教融合智能建造车间二为BIM及信息技术应用。产教融合智能建造工场三针对人工智能、机器人应用相反方向,产教融合智能建造工场四包括在创客空间、创客孵化、创新创业等方面的校企深度合作资本基金等,至少有4个选修学分。

六、师资队伍

现有专任教师8人,兼职教师16人,其中教授职称1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3人,讲师(工程师、实验员)10人。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学科背景涵盖土木工程、计算机等专业所需领域。机械学科背景,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经验,充分满足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个人发展计划和实践教学的要求。

7.专业核心课程

智能建造概论、智能测绘、混凝土结构理论、钢结构理论、基础工程、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土木工程智能建造、BIM技术基础、Python编程基础、力学原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等。

八、就业前景及方向

智能建造的土木工程设计、工业构件制造、智能建造、精益建造与管理、土木工程生命周期更新运维及建造平台开发等。根据教育部和教育部组织的行业资源调查报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指出,智能建筑技术人才短缺在智能设计、智能装备与施工、智能运维与服务等专业领域凸显。未来10年,随着传统建筑技术面临转型升级,建筑业现代技术体系建立健全,建筑业从业人员中技术和管理人员比例将达到18%以上(目前9%),年均人才缺口约50万。 2017年至2019年,全国共有21所高校成功申请“智能建造”专业。如果目前的21所高校每校每年招收60名学生,那么学生数量就只有1000到2000人。即使土木工程专业每年毕业生10万人,算上学生统计,保守估计,每年的人才缺口在30万以上。广东省作为经济大省、建筑业大省,目前尚无开设智能建筑专业的高校。可见,新工科智能建造人才需求与培养数量存在巨大差距。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

8. 国内高等院校的设立

目前,国内已有21所大学开设“智能建造”专业,包括同济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北方工业大学、青岛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知名院校。知名大学。我校是广东省第一所开设智能建造本科专业的高校。

文字输入:杨文娟土木工程学院

上一篇:德立云智慧停车联盟与广东省交通电子支付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智慧停车发展 下一篇:铱星公司2030年目标:卫星物联网业务助力年收入超10亿美元,NB-IoT成关键布局
标签: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