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社会中的真实处境与弹幕文化:学习活动设计与个人社会关系探讨
【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设计图】
【学习活动设计】
一、个人与社会:网络社会的真实处境
1.阅读当前两篇《网络社会悄然来临》和《你读到的信息决定你是谁》的评论,根据文字内容梳理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根据自己的经历进行简要评论(见下表),最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你所处的社会或时代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曾经流行一句话说“天上飘着五个字……”如今,在看网络电影、网剧或者网络综艺时,经常会看到屏幕上飘着一串字,或者甚至整个屏幕上的全方位效果。覆盖,形成另一种意义上的“银幕霸主”效应。弹幕评论已经成为人们观看网络文艺节目时无法忽视的存在。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现象,它为何如此受欢迎?这是一种接地气的话语表达,还是只是一个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无聊游戏?请阅读《弹幕:一种奇怪的屏幕现象》一文,根据两位作者的观点,用自己的话讨论“弹幕”这一文化现象的成因和价值。理解和意见(见下表)。另外,填写表格时,请按顺序回答。
3.《易谦·闻言》中有云:“同音相应,相似气息相求”。本义是相同的声音可以共鸣,相同的气味可以相互交融。也就是说,同类的人和事往往可以相互诱发、相互印证。在这个智能互联网、数据信息化的特定时代,我们被网络所胁迫,被信息所包围。我们很容易不由自主地、被动地去应对。请阅读本期评论《只有冲出“平流层”,才能打破“信息茧””,思考“信息茧”出现的具体原因?并根据文字内容,如何有效地解决“信息茧”出现的问题?打破社交网络中的“信息茧”?
4、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来看,个人与社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社会是由特定的人组成的。没有人,就没有社会。社会是人类存在的形式。同时,人是社会人,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因此,网络社会的特点决定了一个合格的未来公民必须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那么,根据老师目前提供的解说文本,您能谈谈媒介素养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吗?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有什么影响?我们如何在汉语课程中培养这种媒体素养?每个人都可以对这些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只要合理即可。
设计说明:
这部分主要设计四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通过阅读时事评论内容,引导学生体验网络社会的基本特征,主要是理论回顾;第二个任务以“弹幕”这一常见文化现象为例,引导学生亲身观察网络社会的真实面貌。 ;第三个任务围绕“信息茧房”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网络社会如何影响和塑造他们;四是聚焦人民媒介素养问题,思考其内容定位和发展路径,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媒介素养对于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般来说,学生通过阅读当前的评论并结合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可以更好地回答这部分任务。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逐渐带动学生对个人与社会、现在与未来、信息与媒体等话题的思考,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深入的后续讨论。
2.表象与本质:信息丛林中的批判性阅读
1.现在您可以使用电脑或手机,添加原始照片、视频素材等,并使用一些已建立的软件来实现您自己的定制换脸效果。比如川剧的变脸绝技曾令世人惊叹,而《聊斋志异》中的“画皮”更是将这种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吴宇森导演的电影《脸》将人类的这种观念代入善恶的角色反转、伦理冲突和哲学思辨,发人深省。请阅读《人工智能伪装来了,我们准备好了吗?》 》文章,思考一下人类为何如此痴迷于换脸?以及这项技术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你可以根据文字内容进行回答,也可以通过收集相关支撑材料来辅助回答。
2、2020年伊始,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持续蔓延,牵动着人们的心。与此同时,一些网友听信谣言,在网上发布转发虚假信息,如“喝高度酒精可以抵抗新型冠状病毒”、“钟南山院士的建议”、“用盐水漱口可以预防病毒”、“ “双黄连口服液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是散布谣言,误导公众。不断激发大家的恐慌情绪,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对于这些传闻,微信群里引发了热议。
答:发布、传播谣言的,必须接受法律制裁!
B:也是因为太着急,生病了就乱看医生。
C:但是这些虚假信息很容易引起大家的紧张情绪,而且有时候虚假信息也可以被当成真实的。
D:这些信息在网络上传播速度太快,覆盖面太广,一般人很难辨别。
E:我们应该相信和关注主流媒体的信息,比如中央新闻社、人民日报等。
……
“谣言”和“病毒”都是通过“传播”造成危害的。面对随疫情一起爆发的网络谣言,您的态度和做法是什么?请阅读《媒体报道属实吗?》 《别让谣言危害你的数字生活:“媒介素养”教育的价值》根据当前两篇评论写一篇文章,不少于400字。要求:只写出文章的大纲,如标题、开头、要点、结尾等。
3.网络谣言是指没有事实依据,通过网络媒体(如微博、网络论坛、社交网站、聊天软件等)传播的具有攻击性、有目的的言论。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名人权贵、颠覆传统、越轨等。网络谣言的类型较多,如表所示。请根据您在疫情期间的亲身经历,根据谣言的类型举例说明。
4、以下名言都是对“现象与本质”的阐述。请先独立思考,然后分组讨论。在全面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选择任意一个话题,至少用它(大体意思差不多)就其中的三个句子写一段500字左右的段落。主题突出,思想健康,内容充实,表达得体。
(一)不要看河面平坦如镜,而要看水深。 (俚语)
(2)关键是你的凝视,而不是你看到的东西。 (纪德《世界粮食》)
(3)看到一片落叶,就知道这一年即将结束;当你看到瓶子里的冰块时,你就知道世界有多冷。 (《淮南子》)
(4)冰山之所以在海上显得雄伟、雄伟,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 (海明威)
(5)唯有心,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真正重要的东西是无法用肉眼看到的。 (《小王子》)
(6)思维的本质是了解源头。只有通过思考,各种感受才能成为知识,成为现实,开始成熟,而不至于迷失。 (赫尔曼·黑塞)
设计说明:
本部分设计的四个任务主要关注人们在信息丛林中的批判性阅读能力。例如,第一个任务以“变脸”为主题,引导学生思考技术革命带来的价值观和危机,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检查问题的能力;二是立足疫情背景思考网络谣言,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谣言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进而完善辨别和识别谣言的方法和方法。第三个任务 推迟第二个任务,依然以疫情为背景,列出身边典型的谣言类型,引导学生积累相关知识,强化阅读识别信息的能力。前三项任务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帮助学生把握“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看透现象。基本方法是为第四个任务设计一个微写作,并从六个相关的名言中至少选择三个进行创意微写作。一方面是培养学生解读材料和关联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提高学生运用材料优化写作的能力。
3. 理性与逻辑:数字代码中的反思性评估
1、尼尔·波兹曼在《技术垄断:文化对技术的投降》中写道:“就像魔术师的学徒一样,我们被淹没在信息的洪流中……信息已经成为一种垃圾,它无法回答大多数问题。”人类面临的根本问题……”杨新宇在《理性与逻辑:对抗“后真相时代”的武器》一文中说:“所谓媒介素养,就是准确识别哪些声音在‘人人都有喇叭’的混合舆论环境下,哪些声音更有价值、更可信,应该受到质疑。”根据当前解说的内容,要求学生思考在信息复杂的时代如何保持理性、客观,可以分部分作答,而且要有逻辑性、有深刻的见解。
2、小惠在《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已经改变》一文中说:“对网络技术的深度依赖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这一点在阅读时最为明显。深度阅读书籍和美国科技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他的《互联网有一个阴暗面》一书中有一个微妙的表达:“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一直有一个不舒服的感觉。某人或某事正在改变我的大脑,我现在的思维方式与以前完全不同,当我阅读时,我的感受最为强烈。以前,长时间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章对我来说是很容易的。我曾经花几个小时在上面。徜徉在长长的文字中,我的大脑足以捕捉到叙述的演变或论证的曲折,以便我思考。但现在情况已不再如此。通常我的注意力在读完两三页后就开始走神,我觉得我一直在试图把我任性的大脑拉回来。首先请您思考一下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的区别、优缺点(见下表)?最后,在信息时代,如何平衡两者什么样的阅读形式能够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
3、美国著名计算机文化专家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曾说过:“计算不再仅仅与计算机有关,它决定了我们的生存”。然而,中国著名作家何志云表示:“网络虚拟的完整世界虽然触手可及,但严格来说它与人们原有的生活条件关系不大。如果网络作家不强, ” 够了,他很可能会被眼花缭乱的网络世界所迷惑,最终他的生活和写作都会被网络淹没,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请告诉我你对此有何看法?
4、某市一所高中举行“网络社会的利与弊”辩论会。
正方:网络信息时代正在来临,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应用。几个十字架或短短一分钟就可以传达信息、交流感情、表达观点、启发思想。开放便捷的通讯软件,让表达的门槛变得轻松简单:每个人都可以来到前台展示自己,分享自己的生活。许多平凡的生活在信息时代变得异常精彩。
反对者:网络信息时代繁荣的背后隐藏着隐忧。网络上擅长“新闻”和“文案”的头条制造者,常常断章取义;沉迷于“自媒体”的人读的是闲话而不是知识……往往缺乏整体思维,懒于深入理解。几句牢骚变成了喧闹的狂欢,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不断下降。
假设你作为正方或反方(任选一方)的主辩手,要根据辩论主题做最后的总结发言,并根据这种情况写出辩论稿(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辩论稿)。辩论稿的基本特点和写作规则),不少于500字,确定目的,自设一个标题。
设计说明:
这部分的设计比前两部分对认知和学习的要求更高。本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阅读和表达能力。第一个任务重在引导学生广泛反思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进而阐明理性和客观性对于正确“读”世界的重要性;第二个任务引导学生进行传统阅读和数字阅读的比较。根据自己的经历进行讨论,帮助学生在网络社会或日常学习中更好地利用两种阅读形式各自的优势,搞好关系。做出相应的计划和响应;第三个任务是对两个相互矛盾的段落进行思考,旨在促使学生辩证地思考,从而激发反思和评价的深度和关联性。第四个任务是写作练习,以“网络社会的优点和缺点”为辩论题目,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辩论稿文体的基本特征,掌握辩论稿的一般写作思路和方法。总体而言,该部分旨在一方面培养学生批判性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有效提高学生的理性、逻辑表达能力。
【思维阅读写作考核】
1、近年来,数字工业化、产业数字化呈现快速发展,这与5G、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密切相关。特别是今年年初,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了非常支撑作用,成为数字化治理的生动实践。那么,从国家、社会、工作、生活、个人的角度来看,数字时代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好处呢?存在哪些隐患?请学生根据当前评论文章中的相关讨论以及自己的学习经历尝试说一说。最后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回答时注意以下要求:立场鲜明、观点明确、表达连贯流畅、举例有针对性、辩证看待问题。
设计说明及评价标准:
该任务是遵循学习过程的评估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根据时事评论和自身经历,全面思考数字时代的价值和危机。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批判性评价能力。由于学生最终提交的论文是一篇作文,因此必须明确评价的一般标准,使评价发挥诊断和促进的双重作用。
评价标准一:学生论点清晰,能够辩证思考,观点明确,联系紧密,层次分明,举例恰当,表达连贯流畅,写作结构严谨。评价标准2:学生论证清晰,基本掌握问题本质。要点明确且紧密相关。举例恰当,表达连贯流畅,写作结构完整。评价标准三:学生的论点比较清晰,基本能抓住问题的本质。要点很明确,但层次层次稍有欠缺。例子恰当,表达比较连贯流畅,写作结构比较完整。评价标准4:该学生的论点比较清晰,但离问题本质相去甚远。要点很明确,但不分层次。例子不能很好地支持论点。表达基本连贯、流畅,写作结构基本完整。评价标准5:学生的论点模糊,无法准确把握问题本质,有论点但互不相关,事例与观点不相符,表达不够连贯、流畅,写作结构比较碎片化。
【参考】
《数字时代的文化》约翰·哈特利着,李士林、黄晓波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技术垄断:文化对技术的屈服》尼尔·波兹曼着,何道宽译(2019年版)中信出版社年版)张凯、丁飞驷《回放与展望:中国媒介素养发展20年》(《新闻与传播》)写作》2020年第8期)、于殿利《屏幕阅读的社会文化意蕴》(《现代出版》2018年第6期)、朱建平《逻辑:表达与复杂性的平衡》(《湖南科技大学学报》与技术(社科版)》2015年3期),陈君科着《理性思维:文化意识的本质特征》(《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等
(本文转载于杨文谦主编的《思辨之路——思辨阅读与表达的教学尝试》一书,辽宁大学出版社2021年11月出版。
(名校名师名校长图书部)
ISBN 978-7-5698-0450-8
中文版库CIP数据验证
(2021)143028号
毕节市中学语文学科库提交邮箱:
582115885@qq.com
生活日报网·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 sunny@sdlif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