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水泥行业低碳技术发展趋势及区域差异分析:能源结构与经济社会影响
全球水泥行业低碳技术发展及趋势分析
全球水泥行业低碳技术与项目回顾
郭阳阳、罗蕾、刘婷婷、郝立伟、李银明、刘鹏飞、朱婷玉*
概括
全球水泥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工业总排放量的26%。水泥行业低碳技术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紧迫问题。本文全面梳理了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水泥行业已实施的低碳技术和研发计划。根据能源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出不同国家和地区水泥行业低碳发展重点和技术研发趋势。由于石灰石原料的限制,水泥行业能源结构调整和节能减碳技术减排的空间有限。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CCUS)是水泥行业实施大规模碳减排的必然路径。目前,全球水泥行业实施的CCUS项目主要集中在欧洲国家,如欧洲的CEMCAP、CLEANKER和IEILAC项目,引领了全球水泥行业低碳技术研发的最新进展。同时,水泥行业低碳技术发展需要源头、过程、末端结合起来,实现全过程减排。此外,探索氢能和太阳能与水泥生产的结合将支持未来的颠覆性和原创性技术。水泥行业低碳技术发展。
亮点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水泥行业低碳技术发展存在较大差异。结合水泥行业低碳技术路径和前沿技术发展趋势,探讨了全球各地区水泥行业低碳技术的发展重点以及各国推动实施的情况。欧盟等国家。 CCUS技术在水泥行业的历史和现状为推动全球水泥低碳转型提供了重要参考。
抽象的
水泥行业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占工业总排放量的26%,水泥行业发展低碳技术的需求极为迫切。本文深入梳理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水泥行业低碳项目和技术,分析了各国的低碳发展理念。对于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来说,节能增效是目前的重点,而对于欧洲等发达国家来说,更多的努力则集中在碳捕获、利用和封存(CCUS)上。
全球CCUS项目此前已有开展,目前大部分CCUS项目在欧洲开展,其中CEMCAP、CLEANKER、IEILAC等重大项目代表了全球水泥生产技术和低碳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行业。通过对氢能、太阳能的探索,低碳水泥技术的发展从关注终点转向关注来源和过程,预计将开发出更多颠覆性、原创性技术,特别是在水泥行业。在中国。
关于作者
第一作者
郭阳阳,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烟气CO2吸附材料及技术研究。主持和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40项,授权专利24项。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并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促进会会员。 2021年科学。和2024年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通讯作者
朱廷玉,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工业烟气污染减排和减碳技术及应用研究。主持“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科院战略先导专项科技项目等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中英文专着8部,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其中国际专利21项,主持编制国家标准2项。作为第一完成者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环境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奖、中国专利优秀奖等省部级奖项。超过10项。
原文链接
引文格式
郭阳阳,罗磊,刘婷婷,郝立伟,李银明,刘鹏飞,朱婷玉,2024。全球水泥行业低碳技术和项目回顾。 J.环境。科学。 136、682-697。
生活日报网·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 sunny@sdlif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