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未来产业布局趋势与我国发展策略:氢能等新兴技术的前瞻部署
未来产业是由颠覆性技术突破驱动、满足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兴产业。它们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新动力,推动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深刻变革。也是世界大国抢占未来发展主动权、占领竞争制高点的机遇。钥匙。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公共卫生和人口健康、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数字经济和数字主权等问题凸显。全球发展受到很大影响。科技和产业变革引领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共识,我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前瞻性规划未来产业”。世界主要国家进一步加快未来产业布局,呈现出几个特点和趋势。我国要在全球竞争中抢占发展主动权,应密切关注世界各国未来产业的最新部署重点和发展路径。
一
全球未来产业最新部署焦点
二是支持以氢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创新,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见表2)。英国发布《绿色工业革命十点计划》,丹麦发布《绿色研究、技术和创新投资战略》等总体战略规划,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欧盟、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等均制定了国家氢能战略,支持基于绿色氢技术的氢能产业。法国的“经济复苏”计划、韩国的“未来汽车推广和市场领先战略”以及英国、丹麦的绿色产业计划都大力支持清洁能源汽车等绿色交通产业的发展。
三是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工业化发展(见表3)。在推动产业和社会数字化转型方面:欧盟发布《塑造欧洲数字未来》报告,构建数字解决方案驱动的欧洲社会;法国投入近20亿欧元支持中小企业和政府公共服务数字化升级;拉美国家代表通过《拉美和加勒比2022年数字议程》,推动拉美数字合作。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点布局,美国、欧洲、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均发布专项战略,加强对人工智能、大数据、先进半导体等产业的投资。
二
各国支持未来产业发展采取的措施
一是构建产学研深度合作新模式,满足未来产业发展需求。近两年,各国积极探索新的研发和生产组织模式,通过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贯穿创新链的网络组织和科技园区等方式支撑未来产业发展,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量子技术、未来产业发展等领域。医药、先进制造技术。等待边境方向。 (一)建立新的跨机构研究所。美国能源部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人工智能研究所、英国哈特利国家数字创新中心等机构都是由跨学科、跨机构研究团队组成的新型研究机构。 (2)创建连接研发和生产的新组织。 2020年6月,美国提出设立新的半导体先进制造研究院,从技能培训、研发到制造全链条支持美国芯片产业发展。 2020年3月,英国商务部和交通部宣布成立四个“促进电力革命中心”,开发绿色电机,推动世界领先的电机测试和制造。 (三)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集群、网络和园区。法国巴黎数字健康科技园、德国巴伐利亚“马丁斯里德生命科学园”、德国“慕尼黑量子谷”覆盖了从技能培训、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
二是多元化资本投入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推动企业向未来产业转型升级。国家通过税收、补贴、投资等优惠政策以及综合政策引导等方式支持企业进行突破性技术创新和应用。 (一)拓展多元化投资形式。 2021年3月,欧盟委员会成立了一个新的资助机构——欧洲创新理事会,计划在未来七年使用超过100亿欧元的预算,通过新兴技术研究和创新的资助措施相结合,扩大欧洲创新。开发、加速器计划和特别股权基金。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规模。英国鼓励养老基金投资新兴高科技公司。德国的“未来基金”为初创企业提供风险投资。法国以政府公共投资、企业投资、国有银行投资、免税等形式支持数字技术、健康技术等未来产业关键技术。美国为半导体制造公司提供税收优惠和企业补助相结合的措施。 (二)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生态系统。 2020年2月,英国科学技术理事会建议为企业建立“国家生产力中心”,帮助企业提高对新技术的掌握程度,打造各地区的技术扩散体系。 (三)培育龙头企业。韩国提出2021年投资2400亿韩元培育世界一流芯片设计公司。法国总统提出到2030年打造10家千亿欧元级别的科技巨头,与谷歌、苹果、Facebook、亚马逊竞争。
三是强化战略产业自主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面对疫情引发的产业链供应链危机和国际贸易争端,欧美积极出台措施加强战略原材料和产业链安全。 2020年至2021年,欧盟委员会发布《关键原材料的韧性:更安全、更可持续的供应路径》报告,建议为欧盟工业生态系统建立灵活的价值链,减少对燃料电池、风能、稀土、机器人原材料、3D打印等主要关键原材料依赖程度。欧盟《工业5.0:迈向可持续、以人为本、有韧性的欧洲工业》战略提出建立新的战略投资基金,投资对欧洲战略自主至关重要的关键价值链。 2021年2月,美国总统签署保护美国供应链的行政命令,审查稀土和关键矿产材料、半导体芯片和先进封装技术、电动汽车大容量电池、药品等供应链。此前,美国《储能大挑战路线图》提出,到2030年,美国将实现不依赖外国的储能技术和设备研发制造能力。 2020年9月,法国将健康(药品和医疗器械)、重要工业材料(化学品、金属)、电子、农业食品和5G产业列为五个战略产业,并实施产业搬迁计划。
三
全球未来产业布局趋势
首先,在布局领域上,重点关注数字、健康、低碳等方向。面对COVID-19疫情、气候变化、能源危机、数字主权等重大全球性挑战,以及重振经济、维护稳定的迫切需要,各国纷纷发布面向未来的产业战略和技术创新计划,重点关注人工智能、量子技术以及数字领域的人工智能。科技、网络安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新技术,重点关注生物技术、数字医学和健康领域创新疗法,加强氢能、储能等新能源技术在绿色低碳领域及其应用在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希望以颠覆性技术突破引领新时代产业变革,解决当前和未来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是依靠发展道路上创新主体的充分协同和转型升级。一是探索新的研发生产组织模式。构建与前沿科技研究机构、企业等创新主体充分互动、连接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创新联盟、研发网络等新型研发模式,更好适应未来产业发展需求。二是引导企业向未来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战略引导、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帮助传统产业在新技术引领下向智能化、绿色化、个性化的未来产业升级。欧盟及其成员国大力支持企业数字化和绿色转型,提升欧洲产业竞争力,实现数字主权和“气候中和”目标。
三是在发展目标上追求技术和产业自主,确保经济社会稳定。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产业链、供应链“脱节”问题,欧美国家认识到产业独立的重要性,采取双管齐下的方式,加大“制造业回流”力度,提高产能。当地重点产业。保障原材料、生物医药、半导体等战略性产业的技术自主和供给安全,保持国家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四
对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启示
一是着眼长远、全局,系统布局我国未来产业发展重点。我国要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乘势应对疫情和经济平稳发展,把握全球发展趋势和自身优势劣势,选择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广阔前景的选项。发展前景好,技术基础好。展示类脑智能、量子信息、未来网络、基因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储能等前沿技术和未来产业变革领域,同时确定一批战略产业,充分保证技术自主性和供应链安全。在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格局中,我们必须发展中国特色,抢占未来发展主动权。
二是展望新场景,自上而下规划国家未来产业发展路径。未来产业的最大特点是“新”,以新需求为驱动,依托新技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新动力,拓展产业发展和区域创新新空间。我国应制定2035年、2050年愿景规划,展望人类未来生产生活场景,描述未来产业技术应用场景,规划未来产业发展路径。充分抢占最大内需市场优势,创造新需求。在科教资源优势、产业基础雄厚的地区,统筹各地区重点培育产业,形成特色突出的未来产业示范区。
三是适应新需求,打造新的研发组织模式,充分发挥各类创新主体作用。未来的产业是技术与技术、技术与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与耦合,需要打破创新主体之间的界限,实现充分融合。我国应积极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和制度环境,在未来产业培育发展的各个阶段、创新链的各个环节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支持。市场和政府应双向努力,探索跨境产业建设。未来产业研究院等跨领域、跨机构、连接创新链的新型研发机构和作为载体的创新园区,以研发和生产组织模式创新助力技术和产业新变革,推动我国未来产业蓬勃发展。
陈小艺、王建芳、刘佳、贾晓琪、李红(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所)|本文首发于《科技中国》产业2022年第4期。
生活日报网·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 sunny@sdlife.com.cn